至于复杂的四轮转向,则是为了解决后置发动机容易转向过度的问题。转向过度对于绝大部分普通消费者来说是个危险的操控特性。所以专利中前轮解决了60%的转向,而后轮承担省下40%的转向,让车辆拥有更小的转向半径。
而带来更小的转向角度就可以节省轮拱内部的空间,让车头储物空间可以更大。可以说是赢两次的设计了~
不过这种设计拍脑袋肯定不靠谱,在两次中东石油危机后,主流车型开始渐渐舍去了繁重的传动轴,进一步要求车内空间。于是后置前驱,前置后驱慢慢落寞,采用前驱布局可以带来价格、空间和能耗优势。而这也是大部分消费者对于汽车这一交通工具的基本需求。所以主打经济性的车型从1970年起纷纷开始使用前驱。
1962年,福特推出了首款面向欧洲的前驱车型
而且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技术精进,现在前驱已经能够在不断提升价格和空间优势的同时,满足绝大部分人日常和不那么日常的需求。
因此,前驱车现在越来越多,后驱车越来越少。
前驱车效率高后驱车天生侧重操控不可否认,前驱车最大的优势就是传动距离短,能量损失少。
所有的前驱车在设计的时候,不管发动机横置还是纵置,它的重心都偏于前轴,与驱动轮的位置很近。
由于发动机的输出轴与汽车前轴平行,变速箱与驱动桥是做成一体的固定在发动机旁,动力可以直接通过斜齿轮传递到差速器上,再经变速箱、驱动桥,减速增扭后传递给两根半轴最后驱动车的前轮旋转,显然这种距离最短,且没有经过任何转换的传动效率是最高的。
而后驱车相较前驱车来说,发动机传动效率就没这么优秀了。
大多数后驱车,采用的是前置或者前中置发动机后轮驱动的布置方式,那么动力从发动机经过变速箱出来以后,必须通过一根长长的传动轴,经万向节传递到后差速器,然后才能从后差速器再分出两根半轴分别驱动两个后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