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里,他忽然听见啪啦啪啦的声音,睁眼一看,原来周围有一群群飞鱼在游动,月亮下的海洋波光闪闪,飞鱼不时飞到半空中,总是朝着水中晃动的月影处落下。庞林受到启发,立刻拿出长手电筒,一亮一灭打着闪光。
不一会儿,果然有几条飞鱼没头没脑撞到他的木筏上来。他一阵手忙脚乱,差点儿把手电筒也扔进大海。第一批飞鱼没抓到,他决定改进方法,把手电筒捆绑在木筏上,随时能腾出双手抓鱼。这个方法真灵,当第二批飞鱼陆续跌到木筏上时,他猛扑上去,抓住了一条几乎有一斤重的飞鱼。
他又高兴又紧张,怕这条到手的鱼又跑掉,双手紧紧攥住,不再去管别的鱼。刹那间,他感到一种钴心的饥饿,就对准飞鱼脊背的地方,狠狠地咬了一口。
鱼在牙齿间挣扎着,一股鲜味更增强了他的食欲,他用力一扯,把一大块生鱼肉撕了下来,几乎连嚼也没嚼就吞了下去。接着,他又一口接一口地吃起来。当他快把一条鱼吃完时,才发现东方已经发白。
周围的飞鱼群已消失无踪。他忙把剩下的一小段飞鱼放进橡胶袋,努力不去看它,以免忍不住把它吃个精光。他动手把飞鱼切成细长的几段,先穿了一段在木钩上,放在风口让海风把它吹干,自己又倒头睡下。
不久,他醒来了,就开始用这段“木头”钓鱼。太阳又升得很高了,把他晒得又热又渴。他很想把剩下的那几段飞鱼吃掉。
但为了活下去,他忍住了。一个钟头过去了。
突然,他觉得手里的缆绳一阵牵动,有鱼上钩了!他用劲一拉,木棍横过来卡住了鱼嘴,一条足有五斤的鱼上下蹿动,企图逃走。庞林也不急于把它拉上来,等它挣扎得没有力气时,才慢慢把它拉近木筏,学着父亲的样,将大拇指伸进鱼嘴,食指钧住鱼鳃,顺势一拖,大鱼就被逮上了木筏。
他实在太口渴了,顾不得钓第二条鱼,就用小刀切开大鱼的脊骨,咬住一端,猛地一吸里面充满牛奶样的液体。顷刻间,他觉得像是找到了生命的源泉,浑身充满了力量。
第二条鱼、第三条鱼……到那天傍晚,他竟用木头钓上来11条大鱼!他把中空脊骨里的液体都吸掉,再把鱼剖开,切成薄片,吃掉一些,大部分都风干备用。
这天夜里,虽然他是浑身腥气睡下的,但他吃饱喝足了,有了活下去的信心。临睡前,他发誓,只要自己能活着回去,一定要重返战斗行列,为死难的父母、船员和一切无辜的人报仇。
钓鱼并不是每天都很顺利的,有时连着几天钓不到一条鱼,幸亏他有那些储备的鱼干,才不致挨饿。于是,他更注意积聚钓到的鱼。他还用大鱼的鱼皮做成一条长绳,这条绳又长又结实,还富有弹性,接着,他又做了最大的一只木钩,足有三只手指那么粗,削尖两头很不容易,花了他整整一天时间。
傍晚,海上第一次下起了雨。他朝天张大嘴,灌了满满一嘴淡水,但他马上意识到这办法并不高明。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设备”呢?他马上拿出橡胶袋,又把那块帆布撑开放在双膝上;让中间凹下去形成面盆状,这样,帆布中很快积满雨水。他把珍贵的雨水倒进橡胶袋,又把衣服上的水都拧进去。等橡胶袋里装满了雨水,他才放心地躺着,张大嘴再接那带点儿甜味的雨水。
有了充足的淡水,他更相信自己的海上漂流极有获救的希望,现在,他唯一遗憾的是没有书,否则,他还是有许多时间来用于学习的。
那副由鱼皮绳和粗木棍做成的新渔具使他钓到了更大的鱼,但也差点儿使他送命,这是一天上午的事。
他先用小渔具钓上几条两斤左右的鱼,用刀在一条鱼的肚子上开了个孔,把大木钩塞了进去。当把这个大鱼饵扔进海不久,他就觉得有股蛮横的力量将他用力一扯,差点儿把他拖进海里。这条鱼够大的!
他坐稳身子,把皮绳的一端紧紧缠在木筏的一根横档上,心里想:你有力气就拖吧,等你筋疲力尽,我再来拖你!但是,不一会儿,他就惊慌起来:周围海面上突然出现好些鲨鱼的背鳍,像钢刀似的在水里划来划去。上钩的那条会不会也是鲨鱼呢?他紧张起来,拔出刀,准备必要时马上割断皮绳。
这时,鱼拖着木筏前进的速度越来越快,不久就快得像开足马力的摩托艇那样。庞林紧张地注视着前方,突然,他发现有一双阴森森的眼睛在盯着他。那是条近三米长的鲨鱼,它没法咬断又韧又硬的皮绳,也可能皮绳正好嵌在它的牙缝间,弄得它很生气,但它又不愿把到嘴的鱼吐出来,见没法拉断皮绳,就开始向深海潜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