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绘画
而我读《石壕吏》最大的感触便是,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任何时代,都是如此!《石壕吏》我们都学过,杜甫截取了几个关键的片段,将整个故事呈现在了我们面前,全文虚实交映,藏问于答,对差吏逼迫,轻描淡写,但通过重点写老妇的哭诉,让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到当时的场面,也通过老妇的哭诉,了解这一家人的悲苦。
安史之乱图
一家人,三个儿子都被拉去了邺城前线,而且两个已经确定战死,现在家里只剩下一个小孙子,而且穷困的家庭里,媳妇连一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了,这样的家庭,你们还要逼迫,还要这样的家庭出人出力,怎么看,都是差役这一边显得不近人情了。但即便如此,差役依旧将这位农妇带走,让她为前线战士们准备早饭,成为了军队里的伙夫。
战争中多少冤魂
每次读《石壕吏》,我都在想,这一家人,若是在太平盛世,家里有三个壮丁当做劳力,怎么样也应该能过得不错,只是可惜遇到了乱世,三个儿子,被战争无情地吞噬,可以说是家破人亡。而那个时代的贵族,或者说是统治者们呢?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还在因为爱情而悲痛,因为爱情而痛不欲生,想想就很可笑,要知道,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就在那个时代,多少普通百姓人间,夫妻爱人间的死离死别,都是因为统治者的不作为!
即便是同一个时代,同一个城镇,却有着不同的人生,其根本的原因,或许,真的就是因为不同的财富地位,不同的社会阶级。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病!那就是穷病!
都市的夜,灯火辉煌
北上广的夜里,灯火阑珊,可对于有的人而言,那万家灯火暖春风,却无一盏灯属于自己,自己一生的奋斗,依旧抵不过命运的安排,自己一生的努力,依旧只能让自己继续苦苦挣扎,时代在变化,但社会的基本法则,亘古不变。就好像对于不同的孩子,明明是同一个年级的同学,对于有的人来说,是放学后要不要去无忧无虑地玩耍,而有的人,考虑的则是能不能的问题。人世间的不公,或者说“不同”,在物质基础的衬托下,越发的明显,越发的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