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劳动节刚过完,马上就到立夏节气了。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中的第一个节气。今年立夏是在公历5月6日(农历三月十七)。立夏,意味着日照增加、逐渐升温,万物进入旺盛生长阶段。
但听村里老人说,2023年立夏有3个不一般:恰逢甲子、三月中、夏火不旺,“立夏遇甲子,巧妇也发愁”,啥意思?有什么道理吗?
其一,逢甲子。
甲子日,即用干支纪历法表示某一天。按照历法规律,今年立夏当天刚好为甲子日。老祖宗认为每个首甲日的天气状态,影响着未来十天半月的天气情况,正如老话讲“久旱久雨,且看换甲”、“六甲无云,一旬少雨”等。
然而,甲子日为六旬之首,这天的天气将影响着未来两个月的天气趋势。因此,今年立夏当日的晴雨情况,对未来60天的天气走势有一定影响。
其二,三月中。
一般来说,立夏节气多出现在农历四月,但今年因为有双春年、闰二月,导致了立夏节气“提前”到来,这种情况其实是不常见的。
老祖宗认为,农历三月夏火还未旺到支撑换季,早来早去会造成农作物生长周期“变短”,不利于粮食增产。
其三,火不旺。
根据干支纪历法,今年立夏时间为:丁巳月,甲子日,辛未时。在阴阳五行中,丁巳属阴火,甲子属木水,辛未属金木。
由此可见,今年立夏为“阴火”而非“阳火”,夏火不旺,可能会影响接下来的天气走势,突然降温。
这句老话意思是,如果立夏当日恰逢甲子日,即便是技多压身的巧妇,也会有发愁的时候。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
老祖宗认为万物均有阴阳、雌雄,比如,男阳女阴、单阳双阴。
今年立夏为甲子日、农历三月十七,即为单数日,也被称为“雄甲日”。民间有“甲遇单日为雄,遇双日为雌,日照雌甲、雨落雄甲则无妨”。按此来说,今年立夏为“雄甲日”。
农谚道“甲子立夏晴,必定有旱情;甲子立夏雨,必定五谷丰”,也就是说,立夏当天恰逢甲子日,如果这一天是晴天,预兆未来2个月里雨水偏少,庄稼生长遇到旱情或将减产,而如果这天是雨天,预兆接下来雨水充沛,夏粮将会大丰收。
一般来说,进入立夏节气以来,农作物开始旺盛生长,比如,冬小麦迅速抽穗到乳熟,春玉米进入大喇叭期等等。在此期间,一方面农作物对水分需求较大,另一方面需要足够的积温保障籽粒膨大、作物生长。
如果是甲子立夏晴,尽管能保障农作物的光照需求,但可能因为旱情缺水而造成粮食瘪粒;反观,如果如果是甲子立夏雨,则能平衡好农作物对水分和阳光的需求,进而保障粮食产量。
今年的立夏不一般,要想预测今年夏粮的收成情况,就看立夏这天是晴还是雨。当然了,俗语老话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对指导现在的农业生产可能不那么准确,对于今天来说更多地是一种提醒,即对不利农作物生长的天气走势,农户们应该提前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以保障粮食产量或者将损伤降到最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