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跟余欢水结婚多年已经没有什么激情,连性生活也成了“奖励”。于是他手机上一闪而过的“精品中的精品”“岛国电影”等字样,也让不少观众会心一笑。

而下面这一幕更是被大家津津乐道:
余欢水在街边崩溃大哭时接到父亲要钱的电话,他挂电话后想接着哭,却因为情绪被打断,哭不出来了。

这正是网上那句流行语的完美具象化:成年人的崩溃是悄无声息的,痛哭也要看时间挑场合。
总的来说,男主角余欢水虽然实在倒霉的匪夷所思,但他的惨又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很多人都可以在这个角色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这也难怪观众一边骂着剧情“狗血”,一边又真情实感地为余欢水感到“憋屈”。
02. 想象里的“中年人”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是,《我是余欢水》明明勾勒的是一个中年社畜的形象。
但是很多被触动、直呼“真实”的观众,却是还处在“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状态下的年轻人。
说起来,这些年以“中年危机”为主题的喜剧作品虽然在电视上并不多见,但在大屏幕上还是有不少的。
但却很少像这次一样,在年轻人群体中引发了大面积的情感带入。

在此前,大多数所谓“中年人负重前行”的作品,都是同样的套路——多年被困在平淡生活中,因为一场主动或被动的“疯狂”经历,找回了生活的热情。
比如徐峥的“囧”系列,虽然故事和人设各不相同,但主线都是面临婚姻危机的成功男人,如何在啼笑皆非的旅途中发现了幸福的真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