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怕,”佩特娜。柯特说,“这是兔子。”可是两人都被墙外不停的闹声搞得十分苦恼,再也合不了眼。次日早晨,奥雷连诺二世打开房门,看见整个院子都挤满了兔子——在旭日照耀下,兔毛显得蓝幽幽的。佩特娜·柯特疯子似的哈哈大笑,忍不住跟他开玩笑。
“这些都是昨儿夜里生的,”她说。
——《百年孤独》
兔子,自然界中存在感非常低,天生就是弱者的小动物。它敏感、纤弱、迅捷、胆小、任何肉食动物都是恐怖的天敌。但得益于强大的繁殖力,直到现在,它仍然能潜藏于高草之间,隐伏于洞穴深处。竖起双耳警惕的倾听周围发生的一切,一点风吹草动都会让它夺路狂奔,惊慌失措。这世界对它来说,无处不在的都是凶险。
2005年,科学家在蒙古南部戈壁滩上发现了一具距今5500万年前保持的非常完整的化石标本。科学家发现这只小动物有长尾,后腿有前肢的两倍长,牙齿已经进化到和兔子及松鼠非常相似。他们将其命名为“钉齿兽”,认为它就是现在兔子的直系祖先。也就是说,当南方古猿刚从树上下来,兔子的老祖宗早已经在广袤的大地上奔跑跳跃不知道多少年了。
钉齿兽化石
活的早不如活的好,兔子被人类食用的历史少说也有几百万年。在埃及,伊朗以及西班牙都出土过被人类啃食过的残骸化石。在原始人眼里,相比猎取独角犀,肿骨鹿所要冒的风险;掏兔子窝就显得要轻松得多。通过猎取兔子,不光可以得到虽然很瘦但肉质细嫩的优质蛋白,还能获得大量用于御寒的毛皮。到了后期现代智人冲出非洲,拥有更聪明的大脑,更灵巧的手脚,更精细的工具使得猎捕兔子的效率大增。在阿富汗一处距今一万五千年的山洞中,就出土了大量的兔骨,其中很多还被钻孔当成饰物佩戴,岩壁上也留下了上古人类捕猎兔子的情景。
兔子被人类猎捕的时间虽然很长,但其被驯养繁殖的历史却非常短。科学家通过对现有兔子的DNA比对,发现家兔有两个祖先:西方的兔类,可以追溯到4500年前的西班牙的岩兔,这也是现在肆虐欧洲和澳洲野兔的祖先。而在东方,最早追溯到4000年前的华北平原的草原兔。这一支的传播范围比较小,仅仅是扩散到了整个中国,中亚地区,东北亚和日本。两种驯养起源互不干扰,并行不悖,这就是家兔驯养双源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