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

当今社会的孝道是什么(当今社会孝道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4-03-01 23:58:04作者:YD166手机阅读>>

孝在中国文化中一直处在一个非常核心的位置,也成就了中国的宗族社会。但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将“孝”这一概念作为道德绑架来看待。养儿防老,本质是利益交换,父母是孩子的天然债权人,把你生下来为的就是要你报恩。林林总总,不一而论。

究竟什么是“孝”?这是一个很难明确回答的问题。《论语》有云: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儒家孝养父母有三个层次:孝养父母之身,孝养父母之心,孝养父母之志。而在佛家思想的诠释里,孝养父母还有第四层次:孝养父母之智——增长父母慧命,让父母懂得因果,懂得宇宙人生真理,出离轮回,才是真正的孝。

很多人认为,孝”产生于农耕文明的重老习俗。在中国,“孝”大致产生于商周时期,成熟于汉晋时期,距今至少有两千年历史。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社会历经多次变革,而“孝”作为一种规范亲子关系的伦理观念,一直在起作用。在农业社会中,老人拥有丰富的生产经验、稳固的社会关系,两代人共同相处的时间也比游牧民族更长,所以老人往往成为一家之主。据考证,在远古时代的日本并没有重老的风俗,而日本重老的起点,恰好是在大陆农耕文明传播开来之后。

“孝”的根本是基于一张很大的关系网,近似于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波纹理论”的社会关系,“孝”是人类关系中距离最短、时间最长、血缘最近的一种“爱”。在这种关系网的基础上,“孝”除了本身亲情的含义之外,还含有一层对于社会秩序存在的尊敬与服从。

但是,在经历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后,那个传统社会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一个急速老龄化的国家中,数亿人离开农村的老家外出找工作。很多人都觉得孝道几乎像古老的寓言故事一样脱离现实,没有考虑到中国现代社会的一些问题。

虽然节奏日益加快的社会的对人的孝道提出各种要求,儒家关于孝道的思想在中国社会仍然是根深蒂固。按照传统,子女应该和父母住在一起,并在他们年老以后照顾他们。在历史上,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这一传统也为社会提供了一个安全网。但是,在照顾年迈的父母方面,子女们在生活和经济上都不堪重负,这个传统正在快速地消失。

自20世纪70年代晚期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之后,中国有大量的独生子女出生。近年来,上述现象对这些独生子女来说,尤其具有挑战性。人口学家表示,其中一个结果就是,所谓空巢家庭的数量飞速增加,那些家庭里都是些独居的老人,而他们的子女却在遥远的其他城市建造了自己的新家。

根据民政部的统计数据,目前,空巢家庭数量超过了中国家庭总数的一半;在一些城市地区,这个数目已经达到了70%。新华通讯社2016年的一篇报道指出,在总数1.85亿的60岁以上老人中,有将近一半都不和子女住在一起,这个现象在上一代人时还是闻所未闻的。

现在,许多中国年轻人都在追求事业和照顾远在老家的父母之间左右为难。这样的焦虑情绪只会继续增加,而且不仅是因为中国仍然缺乏一个真正的的老年人社会保障网。据人口学估算,2050年以前,60岁以上老人的数量将会升至现在水平的三倍;预测结果还显示,中国的年龄中位数将比美国更高,而即使把两国不同的生活成本考虑进去,中国的平均收入也大概只是美国的三分之一。为了减轻父母和子女相隔遥远的影响和父母无人赡养的问题,越来越多的社会舆论开始倡导“常回家看看”,这也是社会试图解决老年人孤独的一种方式。

其实,“孝”的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不断在新的历史环境中重新解释自己,修改自己,而又不至于把自己全盘否定。唯有如此,才能既顺应新时代的要求,又满足人们文化上的连续感。

在现代社会,“孝”的本质含义正在慢慢从“顺”转化为“爱”,由单向的“服从”到双向的“支持”。在以往,传统意义上的孝道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做了非常严格的规定与约束,从而有利于家庭秩序的维持。遵循孝道,社会就能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当今社会,人们的思想更加开放,但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孝道”的强大威慑力依然存在。它会使子女对父母怀有敬畏之心,虽不敢做出格的事儿,却也没了亲切感。

而有些家庭则已经摒弃了过去的陈旧传统,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更倾向于朋友,无话不谈。他们互相之间的感情是发自内心的,这是比较理想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父母获得子女的爱,靠的不是一劳永逸的承诺,也不需要任何道德义务,而是通过不断充实自己的世界,用心经营与子女的关系,获得子女由衷的喜爱。但即便子女对父母的世界无法产生兴趣,父母也仍然应该看到人和人之间的边界,在要求子女尽孝的同时,也要给予子女应有的理解和尊重。

北大哲学系教授杨立华说过:“孝是最本质的眷恋和一生的牵挂,无法解除。”子女出生后,父母就通过自己的言行将自己的人格慢慢的映照在子女心理,形成最原始的核心人格,父母的人格越健康,一般来说子女的人格也会越健康;一个相对健康的人格,虽然面对社会的种种顺与不顺,也会以比较合适的状态去应对,即便受到挫折一般还是会对生活充满希望,继续前行。所以当子女能够在充满险恶的社会中以较好的状态应对生活时,自然而然会对当初帮助自己形成核心人格的父母充满感激。

走出传统“孝”的观念,就是要打破以往捆绑式的、死气沉沉的被动父母模式,而提倡一种创造性的、不断成长完善的健康亲子关系。孝,是由心而生的敬畏和理解,而不是被所谓世俗和道德的绑架。

,

栏目热文

孝道有哪两种(中国的孝道是怎么形成的)

孝道有哪两种(中国的孝道是怎么形成的)

人的一生只要做到:穷不嫉富,孝不比兄,苦不责妻,气不凶子,一生向善。哪怕一世经历千辛万苦,只要心存一丝希望,也算是值了。...

2024-03-01 23:57:08查看全文 >>

最精辟的孝道解释(什么是孝道真正的定义)

最精辟的孝道解释(什么是孝道真正的定义)

一、孝道的定义:奉养父母长辈的准则叫“孝道”。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另一个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是...

2024-03-01 23:44:38查看全文 >>

什么叫真正的孝道(真正的孝道有四重境界)

什么叫真正的孝道(真正的孝道有四重境界)

作者:儒风君 来源:儒风大家(ID:rufengdajia)孝顺父母,先从和颜悦色,好好说话开始。古人云:“夫孝,德之本...

2024-03-01 23:53:07查看全文 >>

孝道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孝道体现在哪些方面)

孝道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孝道体现在哪些方面)

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奉为尊贵的道德准则。在中国古代,孝道被视为至高无上的美德,代表着对父母的尊敬、敬重...

2024-03-01 23:55:15查看全文 >>

何为孝道怎么理解(什么是孝道说的太好了)

何为孝道怎么理解(什么是孝道说的太好了)

原创丨版权:书报文摘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如果喜欢,请记得关注我呦~撒贝宁之前曾说过:不要随便把父母接到身边,那...

2024-03-01 23:56:51查看全文 >>

对于孝道的理解(对于孝道的理解和做法)

对于孝道的理解(对于孝道的理解和做法)

过完元宵节,春节长假就算彻底结束了。很多人都会离开父母离开家乡,开启新一年的人生旅程。出门在外,怎么孝顺父母?除了经常嘘...

2024-03-02 00:24:24查看全文 >>

孝道三个层次都有哪些

孝道三个层次都有哪些

苏轼云:“慈孝之心,人皆有之。”世间之人,皆有孝心,但层次却高低不同。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

2024-03-01 23:53:16查看全文 >>

孝道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什么是孝道什么是真正的孝道)

孝道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什么是孝道什么是真正的孝道)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这句话可谓是《孝经》中最核心的一句了。不仅讲了“孝”需要你做什么,而且阐明了它们...

2024-03-01 23:54:26查看全文 >>

何为孝道讲得好(如何理解孝道践行孝道)

何为孝道讲得好(如何理解孝道践行孝道)

面对贫穷的父母,钱到为孝;面对孤单的父母,相伴为孝;面对脾气暴躁的父母,理解为孝;面对患病的父母,照顾为孝;面对唠叨的父...

2024-03-01 23:52:56查看全文 >>

孝道的真正意义(孝道的三重境界)

孝道的真正意义(孝道的三重境界)

浅谈孝道文化的现实意义郭毓(如忠)以孝事亲本来是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美德,但近代却成为谈之色变,甚至避之不及的祸水。由此造...

2024-03-01 23:55:58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