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

诗经的由来和历史(诗经的历史渊源及文化意义)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4-03-02 23:40:10作者:YD166手机阅读>>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诗经》共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在内容上共分风、雅、颂三大部分,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它描写现实、反映现实的写作手法,开创了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历代诗人的诗歌创作不同程度地受到《诗经》的影响。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诗经》共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在内容上共分风、雅、颂三大部分,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它描写现实、反映现实的写作手法,开创了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历代诗人的诗歌创作不同程度地受到《诗经》的影响。

诗经的由来和历史,诗经的历史渊源及文化意义(1)

名称由来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1]。“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2]

司马迁记载的也是这一名称,如:“《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3]

因为后来传世的版本中共记载有311首,为了叙述方便,就称作“诗三百”。之所以改称《诗经》,是由于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的缘故。

产生年代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的记录为西周初年,最迟产生的作品为春秋时期,上下跨度约五六百年。产生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南到长江北岸,分布在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地。

经文史专家考定,《诗经》中的作品是在周武王灭商(前1066年)以后产生的。[4]

《周颂》时代最早,在西周初年产生,是贵族文人作品,以宗庙乐歌、颂神乐歌为主,也有部分描写农业生产。

《大雅》是周王朝盛隆时期的产物,是中国上古仅存的史诗。关于《大雅》这十八篇的创作年代,各家说法不同:郑玄认为《文王之什》是文王、武王时代的诗,《生民之什》从《生民》至《卷阿》八篇为周公、成王之世诗。朱熹认为:“正《大雅》……多周公制作时所定也。”但均认为“正大雅”是西周初年之诗。

《小雅》产生于西周晚年到东迁以后。

《鲁颂》和《商颂》都产生在周室东迁(前770年)以后。

创作者

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周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这些没有记录姓名的民间作者的作品,占据诗经的多数部分,如十五国风。

周代贵族文人的作品构成了诗经的另一部分。《尚书》记载,《豳风·鸱鸮》为周公旦所作。2008年入藏清华大学的一批战国竹简(清华简)中的《耆夜》篇中,叙述武王等在战胜黎国后庆功饮酒,其间周公旦即席所作的诗《蟋蟀》,内容与现存《诗经·唐风》中的《蟋蟀》一篇有密切关系。

创作背景

周代的祖居之地周原宜于农业,“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绵瓜瓞》等诗篇都表明周是依靠农业而兴盛,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周族在武王伐纣之后成为天下共主,家族宗法制度、土地、奴隶私有与贵族领主的统治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特征。

西周取代殷商,除了商纣暴虐无道,主要与其实行奴隶制经济制度有关。西周建立以后,为缓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尖锐矛盾,缓和阶级斗争,变奴隶制为农奴制,正如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所言:“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间的三大变革,自其表而言之,不过一家一姓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

西周较之殷商,由于经济制度的巨大变革,促使社会在精神文明方面产生飞跃性的进步,作为文学代表的《诗经》出现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而它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传承历史

据说春秋时期流传下来的诗有3000首之多,后来只剩下311首(其中有六首笙诗有目无诗)。孔子编纂诗经之后,最早明确记录的传承人,是“孔门十哲”、七十二贤之一的子夏,他对诗的领悟力最强,所以由其传诗。

汉初,说诗的有鲁人申培公,齐人辕固生和燕人韩婴,合称三家诗。齐诗亡于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到唐时还在流传,而今只剩外传10卷。现今流传的诗经,是毛公所传的毛诗。

2内容简介

编辑

《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以上三部分,《颂》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5]

风篇

《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多半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十五国风分别是:周南11篇、召南十四篇、邶(bèi)风19篇、鄘(yōng)风10篇、卫风10篇、王风10篇、郑风21篇、齐风11篇、魏风7篇、唐风12篇、秦风10篇、陈风10篇、桧风4篇(桧即“郐”kuài)、曹风4篇、豳(bīn)风7篇。周南中的《关雎》、《桃夭》,魏风中的《伐檀》、《硕鼠》,秦风中的《蒹葭》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

栏目热文

诗经为什么叫诗经(为什么说《诗经》是经典)

诗经为什么叫诗经(为什么说《诗经》是经典)

《诗经》为什么又叫《毛诗》?《诗经》在春秋战国时代流行很广。使用内容如下:1.《诗经》是当时人们身份、地位、文化、修养水...

2024-03-02 23:31:17查看全文 >>

诗经到底是啥(诗经具体内容是什么)

诗经到底是啥(诗经具体内容是什么)

来源 | 喜马拉雅FM精品课《李山教授解诗经》诗经是什么?打开任何一部文学史或者文学史的教科书,说到诗经,总会谈到诗经我...

2024-03-02 23:17:10查看全文 >>

诗经到底是怎么来的(诗经有几年历史)

诗经到底是怎么来的(诗经有几年历史)

四书五经,其中就有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人民的诗歌总集,它是怎么形成的呢?不要高看了现代人,就低估了古代人。中国历史久远,...

2024-03-02 23:25:52查看全文 >>

诗经的起源有哪几种具体说明(诗经的起源)

诗经的起源有哪几种具体说明(诗经的起源)

本文乃作者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诗经》的由来,大致有以下三种渠道:一、“...

2024-03-02 23:43:04查看全文 >>

为什么选诗经(中国人为什么一定要读诗经)

为什么选诗经(中国人为什么一定要读诗经)

语言是一种力量,一个人的说话方式会暴露他的品味、性格和修养。如何让你的语言充满美感?如何变成一个会说话的人呢?《论语》上...

2024-03-02 23:27:57查看全文 >>

诗经源自哪个时代(诗经源自哪个朝代)

诗经源自哪个时代(诗经源自哪个朝代)

中国人历来对名字非常看重,从周朝起,命名已经被纳入礼法,形成了制度。公认的“好名字”不仅要悦耳上口,还要寓意深刻,寄托了...

2024-03-02 23:34:38查看全文 >>

诗经起源什么时代(诗经的起始时间)

诗经起源什么时代(诗经的起始时间)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诗歌的生命起点。它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5首(另有6篇只存篇名而无诗文的“笙诗...

2024-03-03 00:02:47查看全文 >>

奥地利属于哪个国家的(华人在奥地利真实生活)

奥地利属于哪个国家的(华人在奥地利真实生活)

奥地利是一个位于欧洲中部的内陆国家,首都是著名的“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国土面积8.3万平方公里,不及德国的四分之一,人...

2024-03-02 23:48:51查看全文 >>

维也纳和哪个国家近(维也纳有几个国家)

维也纳和哪个国家近(维也纳有几个国家)

通过世界旅游地图来看世界各国的著名的旅游景点,领略世界的大好河山。第十二篇 欧洲奥地利奥地利:中欧内陆国家。同德国、捷克...

2024-03-02 23:32:13查看全文 >>

维也纳是个国家还是个城市(维也纳是城市还是省份)

维也纳是个国家还是个城市(维也纳是城市还是省份)

新华社北京6月23日电 英国经济学人智库22日发布2022年全球“最宜居城市”排行榜,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从去年排名第12跃...

2024-03-02 23:52:32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