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

杜甫为什么逃出长安(杜甫后来生活在长安吗)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4-03-12 03:08:28作者:YD166手机阅读>>

公元756年七月,杜甫被叛军所俘后,整日忧心忡忡,既担忧自己,又思念亲人,而他最想见的却是君王。

次年四月,他终于找到机会逃出长安,于是急忙投奔驻扎在凤翔的唐肃宗。

很显然,这是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

可是杜甫写了一首诗,看起来很奇怪:虽然诗题中有“喜”字,但是文中只回忆了痛苦。

诗人只是想回忆曾经的痛苦么?

您也不妨先读一读。

《喜达行在所(其一)》

西忆岐阳信,无人遂却回。

眼穿当落日,心死著寒灰。

雾树行相引,莲峰望忽开。

所亲惊老瘦,辛苦贼中来。

行在所,指朝廷临时所在地。

这首诗共有三首,另外两首都直接写出了喜悦之情,于是有人认为,这三首诗是一个整体,应该连起来读,《其一》只是在回忆曾经的痛苦,为后两首写喜悦之情做铺垫。

真的如此么?

我认为这首诗流露出诗人浓浓的喜悦之情。

为什么?

我们来仔细分析。

杜甫为什么逃出长安,杜甫后来生活在长安吗(1)

凤翔灵山

  • 1、 诗人逃离长安的原因。

首联,西忆歧阳信,无人遂却回。忆,思念,想念;歧阳,指岐山之阳,这里指凤翔。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思念西边,想知道凤翔的消息,却无人能告知,于是我决意从长安逃回。

这句话看起来简单,可是我们要回答一个关键问题:诗人为何要逃离长安?

很多人认为,杜甫是在等待唐军来收复长安的消息,因为一直没有等到唐军来,所以他选择主动逃离长安。

这种解释看起来很合理,但是不符合事实。

公元757年四月,郭子仪的大军与叛军在长安城北面对峙时,杜甫才冒险从西门逃出。

如果杜甫只想知道唐军收复长安的消息,这不就正好等到了么,还有什么理由要逃出长安呢?

可见,“歧阳信”另有所指,我认为是指关于唐肃宗的消息。

诗人想知道君王的消息,却无人传达,于是他才决定主动从长安逃出,赶往凤翔。

您看,杜甫不仅身处险地,而且与亲人分隔,可是他最思念的却是君王,这就衬托出诗人对君王的思念之苦。

那么杜甫逃亡途中一切顺利吗?

杜甫为什么逃出长安,杜甫后来生活在长安吗(2)

落日

  • 2、 逃亡途中充满艰辛。

颔联,眼穿当落日,心死著寒灰。当,面对;著,附着。这两句话的意思是:面对落日,诗人望眼欲穿;心灰意冷,仿佛附着了一层寒灰。

这两句看起来很简单,望眼欲穿、心如死灰,表达出诗人在逃亡途中的绝望之情。

诗人只是想表达绝望之情呢?

不是。

我们先来想一想:诗人为什么会感到绝望?

因为诗人正在逃亡,只能走偏僻的小路,日落以后,他很难分辨方向,这样既耽误行程,又充满危险。

可见,诗人的逃亡之旅充满了艰辛。

那么他为什么要写逃亡途中的艰辛呢?

诗人又运用了衬托手法,路途如此艰辛,可是他还是要赶往凤翔,这又一次衬托出诗人对君王的思念之苦。

此外,颔联还巧妙地设下了伏笔。

心如死灰,一语双关,不仅表达出了诗人的绝望之情,同时还设下了“死灰可能复燃”的伏笔。

那么诗人是如何绝处逢生的呢?

我们继续读颈联。

杜甫为什么逃出长安,杜甫后来生活在长安吗(3)

夜晚的树

  • 3、 绝处逢生。

颈联,雾树行相引,莲峰望忽开。雾树,被烟雾笼罩的树;莲峰,像莲花一样的山峰,这里同“连峰”,指连绵不绝的山峰。这两句话的意思是:重重烟树指引诗人向前奔去,连绵不绝的山峰忽然豁开。

这两句是过渡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首先,承接颔联,诗人担心夜晚很难分辨方向,而实际上,夜晚能隐约见到山上的烟树,因此他还可以跟着烟树向前走,这是绝处逢生的转折。

其次,因为凤翔刚好在太白山、岐山之间,连绵不绝的山峰忽然豁开,说明凤翔已经不远了,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尾联,到达凤翔后的情景。

  • 4、 到达凤翔。

尾联,所亲惊老瘦,辛苦贼中来。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亲友对诗人又老又瘦感到惊讶,连忙说,你从贼营中出来真是辛苦。

这两句写得非常巧妙,按一般人的写作思路,诗人好不容易到达凤翔,结尾应该写自己喜悦的心情,可是诗人却撇开自己,而写亲友对自己的慰问。

这是侧面描写的手法,诗人到底想表达什么呢?

答案在“老瘦”两个字中。

诗人为什么会又老又瘦?是因为逃亡么?

不可能,长安距离凤翔并不太远,不可能在短短几天时间内,诗人就变得又老又瘦。

显然只有一种可能:诗人身陷长安期间,心力憔悴。

他为什么会心力憔悴?

首联已经告诉我们了,因为他日夜思念君王。

思念君王,本来只是诗人的内心想法,可是现在却已经影响到了外表,这再一次反映出诗人对君王的思念之苦。

到这里,这首诗已经读完了,可是问题也来了:整首诗一直在写诗人对君王的思念之苦,哪里有喜悦?

问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整理这首诗的脉络。

杜甫为什么逃出长安,杜甫后来生活在长安吗(4)

杜甫

  • 5、 整首诗的脉络梳理。

首先,诗人身处险地,却仍然决定去投奔君王,衬托出诗人对君王的思念之苦;

其次,路途充满艰险,他依然前往凤翔,再次衬托诗人对君王的思念之苦;

然后,绝处逢生,历经艰险,即将到达凤翔;

结尾,到达凤翔后,通过亲友的描述,又一次侧面反映出诗人对君王的思念之苦。

您看这首诗,除了颈联两句,其余六句都在写诗人对君王的思念之苦,没有一句写喜悦,诗人的“喜”从何来?

这是诗人特意留给读者思考的问题。

您想想看,诗人为什么会痛苦?

因为思念君王。

他为什么会思念君王?

因为他与君王分隔两地,无法知道君王的消息。

换句话说,诗人的痛苦有一个前提条件:与君王分隔两地。

可是这个条件,现在已经发生了改变,因为诗人已经到达了凤翔。

条件改变了,结果自然也会改变,他在凤翔就不会再有对君王的思念之苦。

可见,诗人在长安和在凤翔的心情形成了对比,而诗人的喜悦之情,就是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中产生的,诗人曾经在长安越痛苦,那么他现在在凤翔就越能感到喜悦。

这是反衬的手法,诗人没有直接写喜悦,而是通过条件的改变,暗示出心情的变化,再通过曾经的痛苦反衬出现在的喜悦,曾经的痛苦越深,如今的喜悦也就越多。

这就是诗人巧妙的构思,也是这首诗耐人寻味的原因。

您认可我的观点吗?

欢迎留言讨论哦。

,

栏目热文

杜甫为什么叫杜少墓(杜甫为什么自称少陵野老)

杜甫为什么叫杜少墓(杜甫为什么自称少陵野老)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这是老杜诗中的名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可是你想过少陵的由头么?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有驰名中...

2024-03-12 03:02:55查看全文 >>

杜甫为什么要住在成都草堂(杜甫在成都草堂时经历什么)

杜甫为什么要住在成都草堂(杜甫在成都草堂时经历什么)

“人日”,又称作“人胜节”“人辰”“灵辰”等,是一个具有上千年悠久历史的传统节日。据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及贾充《李夫人典...

2024-03-12 03:35:39查看全文 >>

杜甫为啥离开成都草堂(杜甫为什么在成都草堂生活)

杜甫为啥离开成都草堂(杜甫为什么在成都草堂生活)

金涛教授新著《杜甫诗传》接到宁波大学金涛教授的电话,很感意外,至少有15年没有联系了。马上问年,今年八十二,身体很好,电...

2024-03-12 03:17:52查看全文 >>

杜甫为什么去锦官城(杜甫为何最终没有回到洛阳)

杜甫为什么去锦官城(杜甫为何最终没有回到洛阳)

“战乱流离,成就了杜甫这个天才”。作者:辛上邪图片来源:新华社再回成都、与严武二度共处后,两个人的关系不似旧时融洽。究其...

2024-03-12 03:31:38查看全文 >>

杜甫去石壕村之前在哪(杜甫居住过襄阳哪个景点)

杜甫去石壕村之前在哪(杜甫居住过襄阳哪个景点)

石壕村位于河南陕县观音堂镇。石壕村依山傍水,安静中蕴藏着繁华,喧嚣中又透出一种天籁之音,310国道就从村南经过。由于受地...

2024-03-12 03:37:12查看全文 >>

杜甫为什么会去沙苑(杜甫为什么到死都没到洛阳)

杜甫为什么会去沙苑(杜甫为什么到死都没到洛阳)

杜甫愤歌《沙苑行》 大荔 洛阴 “君不见左辅白沙如白水,缭以周墙百余里。龙媒昔是渥洼生,汗血今称献于此。苑中騋牝三千匹...

2024-03-12 03:44:47查看全文 >>

杜甫为什么外出旅游(杜甫为什么到成都生活)

杜甫为什么外出旅游(杜甫为什么到成都生活)

宁为太平盛世犬,不做流离乱世人。在人们的印象中,杜甫是穷困潦倒的,落魄的,不堪的。但实际上,大家都被杜甫骗了。他有过四处...

2024-03-12 03:42:17查看全文 >>

杜甫为什么可以住草屋(杜甫为什么去成都定居)

杜甫为什么可以住草屋(杜甫为什么去成都定居)

杜甫茅屋是如何变杜甫草堂的?郑光福唐代诗人杜甫的大名人人皆知,成都人对他更是亲切,每到节假日或春暖花开时,人们都要郊游草...

2024-03-12 03:21:22查看全文 >>

杜甫为何要去沙苑(杜甫新苑和杜甫有什么关系)

杜甫为何要去沙苑(杜甫新苑和杜甫有什么关系)

“君不见左辅白沙如白水,缭以周墙百余里。龙媒昔是渥洼生,汗血今称献于此。苑中騋牝三千匹,丰草青青寒不死....。”一首杜...

2024-03-12 02:56:42查看全文 >>

吃什么蔬菜对大脑好(什么蔬菜对大脑有益)

吃什么蔬菜对大脑好(什么蔬菜对大脑有益)

绿色是属于春天的颜色也是健康的颜色不管是日常养生还是减肥控体重很多网友都首选——绿叶菜!有网友提到听说常吃绿叶菜大脑年轻...

2024-03-12 03:23:40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