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

春节饮食有讲究(春节饮食习惯有哪些)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4-03-13 06:15:27作者:YD166手机阅读>>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春节期间,回家与亲人团聚、吃年夜饭、拜年、走亲访友……许多看似普通的习俗,都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的期盼。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广义的春节包括年前和年后两个时段,狭义的春节指正月初一。前不久,中国的春节(农历新年)被确定为联合国假日,这是春节走向世界的一个信号,在未来,春节也会发挥更重要的文化桥梁作用。关于春节,还有更多有趣的小知识。

春节是怎么来的?

历史上,春节又称“新正”“元日”“元旦”“正旦”等。春节的产生与古代历年概念的形成密切相关。早在上古三代以前,人们就已经掌握“年”的时间周期概念。

正所谓,“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夏朝以“岁”称年,以农作物丰收作为年度时间周期。周代继承夏代的计时传统,以夏历十一月为岁首之月,并将年度周期称为年。

狭义的春节指正月初一,除夕和春节是前后接续的两天,俗话说“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说的就是除夕夜守岁、辞旧迎新的过年习俗。

春节有着怎样的节日主题?

春节的节日主题和文化内涵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考量:一是合家团圆,二是辞旧迎新,三是祈福纳祥。

团圆是春节的主要精神内涵,除夕夜,人们吃年夜饭、团坐守岁,尽享天伦之乐;春节后,走亲访友、拜谒问候,与亲友团圆;跨越时空,借助现代新媒体,全球的中华儿女共享民族大团圆。

辞旧迎新是年节通过仪式的主题,除夕夜,人们以爆竹迎年;新年后,接神祭祀、祭拜祖先、拜年庆贺,进入新的生命旅程。

贴春联、挂年画、贴窗花、贴福字、逛庙会、舞龙灯……这些习俗饱含着对过去一年的感恩和喜悦,也有人们对新年的憧憬和梦想。

“过年”,是啥意思?

春节是重要的传统节日。汉武帝太初元年,正式确定以夏历正月为岁首,此后历法虽不断修正变化,但正月岁首的时间保持不变,年节也就固定下来。

人们常常习惯说“过年了”,而“过年”,体现在“过”字上,指的是人们忙碌着迎接新年、欢快地庆祝新年的一个过程。

广义的春节包括年前和年后两个时段,过年的时段一般从腊日开始计算,腊日在魏晋以前日期不定,南朝时已定于腊月初八。

此后,民间通常将腊月初八作为年节的开始,也有的从祭灶(北方一般是腊月二十三,南方是腊月二十四)开始,直到过完正月十五元宵节为止。

古代岁末为何举行驱傩仪式?

自先秦以来,民间就有岁末驱疫行傩活动。驱傩的时间或在腊日前一天、或在腊日当天、或于除夕之前,是岁末年终的主题活动。

驱傩仪式有两样法器必不可少——鼓和面具。敲起傩鼓,撼天动地;戴上面具,借神驱疫。

民间驱傩虽然没有那么隆重,但也一直传承。宋代岁末驱傩已逐渐演变为傩戏,城乡敲锣击鼓、例行舞傩。

明清以后,傩舞的表演性更强,世俗化增强,宗教性趋弱。驱傩还逐渐融入到其他年俗中,例如有的地方将其与岁末扫尘结合起来。

古代为何要燃爆竹?

“红红火火过大年”,这是喜爱热闹的中国人对年的定义。

一种说法称,爆竹起源于古代的宗教信仰。人们认为,鞭炮等响声能驱赶鬼邪。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驱逐疫鬼。

当时的爆竹是真的“爆竹”,即将竹筒置于火中烧烤,竹筒因受热膨胀而爆出声响。宋代出现了火药爆竹。古人认为,燃放爆竹不仅带来欢腾的过年气氛,还有驱瘟逐疫之功。

“拜年”习俗何时开始流行?

有观点认为,拜年传统源自汉代正日新年拜贺的习俗。汉代以前,民间祭祀庆祝年节的习俗主要在腊日、腊明日,后来移到正日。

依据东汉崔寔《四民月令》的相关记载,当时拜年的内容主要有祭祀祖先、礼敬尊长,以及拜贺宗亲乡党等等。

时日至今,人们拜年仍然如此,先是家庭内团聚,而且要敬祖先、敬尊长。在完成家庭团聚之后,人们才开始按照亲疏远近,给亲戚朋友、邻里乡亲拜年。

春节期间的美食有哪些?

包括饺子在内,春节期间的美食相当丰富。

比如,有的地方过年要吃汤圆,寓意团圆。春卷一般被认为是立春的节令食品,但在江南地区过年也吃春卷,寓意迎春。

糍粑是湖北、湖南一带的年节食品。每到岁末,人们就忙着浸泡糯米,准备打糍粑。通常而言,要先泡好糯米,上饭甑蒸熟,趁热倒入石臼中,将糯米熟饭捣烂。

此后,将捣烂成团的糯米团取出,平铺在簸箕或案板上,待冷却后,切成圆形或长方形,或火烤、或油煎、或水煮,同样美味。糍粑亦是待客佳品。

吃年糕有啥讲究?

早期社会粘性的米糕用作祭神,后来逐渐成为年节的标志性食品。过年吃年糕,意味步步高,一年更比一年好。

山东高密农家一般用黍米面做年糕,把糕面和水后平铺在大盘子上,上锅蒸熟。然后,将其用手拍成两三厘米厚的饼,拍平后插上红枣,凉透之后切成方块保存,年节期间可以切成薄片蒸着吃,更大的用途是腊月二十三祭灶和过年时祭神摆供。

苏州年糕用糯米面制成,制作方法和食用方法在这首诗中被描写得淋漓尽致,“珍重题糕字,风光又一年。”

为何正月初七是“人日”?

人日又称“人庆节”“人七日”。据记载:“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

至于古代因何原因将七日定为人日,历史文献中尚无清晰的解释。据民间传说,女娲在前六日造出鸡狗猪羊牛马后,在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天是人的生日。

人日在长期的历史传承中,积淀了浓郁的本土文化,例如有剪彩戴胜、登高,以及吃七宝羹等习俗。

转自:中国新闻网

来源: 青海日报

,

栏目热文

过年在饮食方面有哪些习俗(春节饮食方面的习俗)

过年在饮食方面有哪些习俗(春节饮食方面的习俗)

春节饮食文化:味蕾上的传统与团圆春节,中国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不仅承载着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更是中华饮食文化的一次盛大展...

2024-03-13 06:41:33查看全文 >>

过年每天吃什么都有讲究(过年在家烧高香有什么讲究)

过年每天吃什么都有讲究(过年在家烧高香有什么讲究)

正月初十是石头的生日是的,你没有看错!石头也有自己的生日呢正月初十因“十”谐音“石”所以“初十”被认为是石头的生日福石头...

2024-03-13 06:37:32查看全文 >>

戴尔电脑开机慢的解决方法(戴尔笔记本电脑开机特别慢怎么办)

戴尔电脑开机慢的解决方法(戴尔笔记本电脑开机特别慢怎么办)

一、解决问题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电脑开机慢的可能原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电脑已经成为了我们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但...

2024-03-13 06:32:55查看全文 >>

古琴擦漆多少次好(半生漆古琴的危害)

古琴擦漆多少次好(半生漆古琴的危害)

我们有时候在网上能看到很便宜的琴,说自己是生漆擦漆。生漆擦漆是一种很传统的工艺,就是在要髹(做)漆物体表面,用棉布、棉丝...

2024-03-13 06:56:44查看全文 >>

古琴大漆怎么保养(古琴必须用霜保养吗)

古琴大漆怎么保养(古琴必须用霜保养吗)

为何爱琴?为何学琴?为何调素手,弹琴?很多人都说,琴是心灵层面的伴侣。唯有它,能直抵生的纯粹、晶莹;能圆润命的轨迹。冬日...

2024-03-13 06:31:49查看全文 >>

橄榄核佛系手串佩戴的十大禁忌(橄榄核手串正确佩戴方法)

橄榄核佛系手串佩戴的十大禁忌(橄榄核手串正确佩戴方法)

夏天到了,虽然适合盘串了 但是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有些哥们儿手汗少 干手 所以还是要注意上油 这个是老生常谈 别说什么 ...

2024-03-13 06:41:22查看全文 >>

橄榄核手串怎么穿三通佛头(橄榄核手串佛头怎么穿)

橄榄核手串怎么穿三通佛头(橄榄核手串佛头怎么穿)

手串玩友们都知道,手串可以根据个人的喜爱搭配形形色色的配饰,除少数特殊情况外,大部分手串都会有一个三通佛头,这是为什么呢...

2024-03-13 06:40:46查看全文 >>

橄榄核手串有什么好处和禁忌(橄榄核手串能直接上手吗)

橄榄核手串有什么好处和禁忌(橄榄核手串能直接上手吗)

作为一种装饰品,橄榄核最常见的佩戴方式有两种,手持和手串。有刚入坑的玩家问娜姐,橄榄核手串和手持哪个更好呢?下面,娜姐就...

2024-03-13 06:58:32查看全文 >>

橄榄核手串有什么讲究(橄榄核手串怎么盘玩正确)

橄榄核手串有什么讲究(橄榄核手串怎么盘玩正确)

刚入坑橄榄核手串的小白们最容易被老油条忽悠了,一条手串买回来给内行人一看就不值那个价。又是气愤又是懊恼,真真是影响把玩核...

2024-03-13 06:40:31查看全文 >>

橄榄核手串怎么穿三通图解(橄榄核手串最佳搭配图片)

橄榄核手串怎么穿三通图解(橄榄核手串最佳搭配图片)

选绳篇 首先咱们肯定要学会选绳子,而绳子通常有以下几种。 1、五彩绳 很多玩友喜欢藏式的感觉,那就用这类的绳子吧。一般...

2024-03-13 06:56:40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