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地图黄桷湾立交桥“沉浸式导航”实际效果)
但,这还不是我说的未来的地图。未来的地图,不但要对“空间”有更精确的刻画,还要对“时间”有更准确的刻画。
比如,我现在开车去办公室,大概要多长行驶时间呢?
这叫“预估时间”(ETA,Estimated Time of Arrival)。要1小时。嗯。那我先忙点事,晚20分钟出门呢?哦,那就要2小时了。啊?为什么啊?
因为“智慧地图”,对正在路上和即将上路的车,做了大量计算,知道20分钟后的堵车情况将大大加剧。1小时的路,要开2小时。
那怎么办?那我赶紧出门呗,事情可以到办公室再做。
未来的地图,还不止如此。如果要实现真正的自动驾驶,地图定位,不仅要显示自己在哪条路上,还要显示自己在哪根车道上。这就是高精地图。
高精地图是自动驾驶的“千里眼”。摄像头看到的距离60~150米,激光雷达看到的范围40~80米。而高精地图,能看到全局。这双千里眼,可以帮助单车提前知晓全局信息,并精确规划行驶路线。
高精地图是自动驾驶的“透视镜”。因为雨雪天气,车道线会变得模糊,即便是车上安装了最好的传感器、摄像头,都很难把每一条车道线看清楚。
高精地图是自动驾驶的“安全员”。它能精确自动识别交通标识、地面标志、车道线、信号灯等上百种目标,还有道路坡度、曲率等准确的数据信息。确保行车安全。
有了车的智能,有了路的智能,有了车路协同的智能。那么未来,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将呼之欲出。
那就是:出行即服务(MaaS,Mobility as a Service)。
汽车市场,将可能从2C,变为2B
你真的想要一辆汽车吗?
不。你其实只是想从A这个地方,安全地、快速地、舒适地、便宜地,到达B这个地方。
你要的不是车。你要的是“交通”。你要的是“移动”。
只不过,在最远的过去,帮助你移动的方式,是走路。后来是马车。后来是汽车。远距离,还有飞机、高铁等等。但它们的本质都一样,都是帮助你从A,抵达B。帮助你移动。
但同样是移动,为了从家去办公室,你可能会买辆车。但为什么为了从上海去北京,你不会买辆高铁呢?
因为不值得。
我一年才去几次北京?高铁那么贵,为了去北京而买辆私人高铁,不值得。我还是买票吧。买票的本质,就是把买高铁这个产品,变为了买“用高铁出行”这项服务。买服务,比买产品划算。
去北京,当然是买“出行服务”更划算。但是上下班,还是买“汽车产品”更划算吧?
真的吗?如果是这样,那为什么这个城市,路上有那么多公交车呢?公交车的本质,就是“出行服务”。公交车可比你的私家车贵多了。但是坐公交车之所以“划算”,是因为很多人选择坐公交后,共享了道路资源,因此效率高,价格便宜。
但是,公交车最大的问题,是它没有解决“最后两公里”的问题:出门去公交站的一公里,和下车后去办公室的一公里。如果这两公里,也能解决,那确实就不用买车了。
Bingo。这不就是“全局智能”的自动驾驶可以做的吗?
当你要出门时,召唤了一辆共享汽车。2分钟后,一辆无人驾驶的共享汽车,停在了你家门前。你上车后,这辆车根据智慧地图的指引,在全局最优的大前提下,找到最短路线。车开到了你办公室楼下,你下车后,它自动找到最优地点停车、充电。然后,等待下一个人的召唤。
因为全局的优化,而且没有人(司机)参与,整个行程可能会非常便宜。比如5元人民币。而且,同样因为全局优化,你任何时候叫车,都有一辆车能5分钟内出现在你面前。
这时,你还会买车吗?也许你就是喜欢开车。反正,我是不会买车了。
当越来越多我这样的人选择不再买车,当路上跑着越来越多自动驾驶、出行即服务的共享车后,人类在路上开车,将可能被逐渐视为危险行为。最终,可能所有国家都会逐渐停止给人类颁发驾照。直到最后一个有驾照的人过世,地球上最后的几百盏红绿灯,正式停止工作。因为,这些红绿灯,只是给这最后一个人类驾驶员看的。
从此,地球上,就只有少数几家运营公司会拥有汽车,向人类提供“出行服务”。这时,汽车将从一个2C的产品,变成2B。
这家运营公司,给汽车生产厂商打电话:
运营公司:我要买200万辆汽车,你们做不做?
汽车厂商:可以啊,20万一辆。
运营公司:20万太贵,7万卖不卖?
汽车厂商:那不可能!
运营公司:哦,没事。那我找另一家。
未来,所有的车企,可能都不会在电视、飞机、杂志上打广告了。他们派了大量的销售,紧紧盯住这几家“智能交通运营商”。
不知道这样的未来,会不会真的到来。但是如果真的到来了,对人类有什么好处呢?
很多好处。
比如,降低碳排放。
南极的冰全部融化,海平面上升60-70米
你一定知道,碳排放问题的重要性。我们大量向空气中排放二氧化碳,将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地球温度上升。地球温度上升,将导致生态环境发生难以想象的变化。
比如,南极冰层融化。
经过测算,如果南极的冰全部融化,地球的海平面会上升60-70米。如果这样,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上海、江苏、浙江,以及整个武汉以东,将全部被海水淹没。在珠峰买房子,可能才是最保值的。
原来,碳排放这么可怕。那么,到底谁是碳排放的“罪魁祸首”呢?
碳排放的“罪魁祸首”是:城市。
城市作为人类的主要居住地,贡献了全球70%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城市生活中,交通运输是第二大排放源。交通运输中,道路交通又占到84.1%。道路交通中,乘用车占44%,重型货车约占40%。
所以,减少乘用车、重型货车的碳排放,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