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关系是什么(民族精神和具体精神的关系)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4-03-25 21:57:53作者:YD166手机阅读>>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文化思想与“两个结合”。

一、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全面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19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一件大事,关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福祉,是百年大计。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最后要达到什么目的?就是要保持对党的忠诚心、对人民的感恩心、对事业的进取心、对法纪的敬畏心,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

**强调,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深刻认识和领会其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要紧密结合新时代新实践,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重点学习,多思多想、学深悟透,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学习理论最有效的办法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强读强记,常学常新,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2022年10月17日,**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做到五个“牢牢把握”。

第一,牢牢把握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九大以来的五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同时还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第二,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何以取得这些成就?就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而获得的。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六个必须坚持”,概括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我们党一直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又创造性、创新性地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也就是“第二个结合”。“第二个结合”的理论意义和时代意义都非常突出。

第三,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从人类文明史上看,为什么中国在1840年以后逐步落后了?没有及时赶上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这一班车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此后,我们用一百多年追赶。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第四,牢牢把握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要求。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804.1万名。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坚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第五,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最后要达到什么目的?那就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三)深刻认识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

1.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

第一,这是统一全党思想意志行动、始终保持党的强大凝聚力、战斗力的必然要求。第二,这是推动全党积极担当作为、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第三,这是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必然要求。

2.开展主题教育的总要求

这次主题教育的总要求是“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

第一,学思想,就是要全面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系统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各项工作。

第二,强党性,就是要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造主观世界,深刻领会这一思想关于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加强党性锻炼等一系列要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第三,重实践,就是要自觉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以改造客观世界、推动事业发展,用以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积极识变应变求变,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中存在的各种矛盾问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第四,建新功,就是要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熟练掌握其中蕴含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水平,凝心聚力促发展,驰而不息抓落实,立足岗位作贡献,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2023年,**先后在广东、陕西、内蒙古、江苏等地考察调研,分别对主题教育根本任务中“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四个方面作出深刻阐释。

(四)深入领会*文化思想的形成过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系统总结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就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文化思想。

从**的成长过程来看,其一,好读书、读好书,他的渊博知识也来自于坚持不懈的自我学习精神。**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拴到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我并不觉得农村7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在上大学前,**就三遍通读《资本论》,写了厚厚的18本读书笔记。其二,善于主动学习。只读书,不思考,等于没读书。**总是围绕一个问题进行读书,养成了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其三,丰富的社会实践和多岗位的锻炼。**曾说,“7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

党的十八大以后,**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应调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了“中国梦”这个概念并加以阐释:“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党的十九大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文化思想,既有深度也有广度,既立足于现实又望眼于未来。

二、深入学习领会**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党的十八大以来,**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深刻把握新时代历史方位,以坚定的文化自觉、宏阔的历史视野、深远的战略考量,对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把文化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13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深刻阐述宣传思想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提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201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提出新的文化使命,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2018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指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2022年10月召开的党的二十大,从五个方面部署文化建设工作,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2023年6月,**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总结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对“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进行了深刻阐述。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提出。2012年11月,**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了“中国梦”这个概念。2013年3月,*主席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2013年11月,**在山东曲阜考察孔府和孔子研究院时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做到“四个讲清楚”。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2013年,**指出,中国梦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味着每一个人都能在为中国梦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梦想,意味着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意味着中华民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真诚意愿。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2014年2月,**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2014年5月,**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夯实国内文化建设根基,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从思想道德抓起,从社会风气抓起,从每一个人抓起。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文化的关系。2014年,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才形成我们的民族特色。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坚守我们的价值体系,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挥文化的作用。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具有丰富内涵,党的十九大报告用“五个是”作了精辟概括。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对文化的作用和功能作了深刻阐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

**在考察三苏祠时指出:“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广泛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能封闭僵化,更不能一切以外国的东西为圭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色。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报告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七个着力”。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了*文化思想,会上传达了**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明确提出“七个着力”: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的“七个着力”重大要求,是*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

**强调,“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要结合新的实际发扬光大。”**还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其中的精华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三苏祠考察时,**指出,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讲话中,**说:“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会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不同文明。”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考察位于安阳市西北郊洹河南北两岸的殷墟遗址时,**指出,殷墟我向往已久,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比如,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等,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提出要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

第一,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深厚的家国情怀与深沉的历史意识,为中华民族打下了维护大一统的人心根基,成为中华民族历经千难万险而不断复兴的精神支撑。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

第二,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连续不是停滞、更不是僵化,而是以创新为支撑的历史进步过程。中华民族始终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不断创造自己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作为最繁荣最强大的文明体屹立于世。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

第三,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中华文明长期的大一统传统,形成了多元一体、团结集中的统一性。“向内凝聚”的统一性追求,是文明连续的前提,也是文明连续的结果。团结统一是福,分裂动荡是祸,是中国人用血的代价换来的宝贵经验教训。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

第四,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中华文明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化解冲突,凝聚共识。中华文化认同超越地域乡土、血缘世系、宗教信仰等,把内部差异极大的广土巨族整合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越包容,就越是得到认同和维护,就越会绵延不断。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第五,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一直传承的理念,主张以道德秩序构造一个群己合一的世界,在人己关系中以他人为重。倡导交通成和,反对隔绝闭塞;倡导共生并进,反对强人从己;倡导保合太和,反对丛林法则。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

四、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

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我们一直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现在我们又明确提出“第二个结合”。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

**强调,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第一,“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马克思主义是发源于西方的理论,在时间和空间上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有很大不同,为什么能够“结合”?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把握人的本质,中华文化也把人安放在家国天下之中,都反对把人看作孤立的个体。比如,天下为公、讲信修睦的社会追求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相通,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与人民至上的政治观念相融,革故鼎新、自强不息的担当与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相合。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说中国共产党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

第二,“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结合”不是“拼盘”,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而是深刻的“化学反应”,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把先进的思想理论带到中国,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基因,引领中国走进现代世界,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显示出日益鲜明的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第二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第三,“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首先是社会主义,这是从马克思主义那里来的;同时,中国文化中朴素的社会主义元素也提供了中国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的道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坚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和国家的事业之所以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坚持了“两个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第二个结合”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

第四,“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结合”本身就是创新,同时又开启了广阔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空间。“第二个结合”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第五,“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文化,新时代我们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上增加了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就来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这一主体性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中国大地上建立起来的;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建立起来的。创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有了文化主体性,就有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中国共产党就有了引领时代的强大文化力量,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就有了国家认同的坚实文化基础,中华文明就有了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鲜明文化特性。

五、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要保持战略清醒,对各种风险挑战做到胸中有数;保持战略自信,增强斗争的底气;保持战略主动,增强斗争本领。要加强能力提升,让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注重在严峻复杂斗争中考察识别干部,为敢于善于斗争、敢于担当作为、敢抓善管不怕得罪人的干部撑腰鼓劲,看准的就要大胆使用。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引导经营主体强信心、稳定社会预期,努力实现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新征程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要加快实现强起来的步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随着我国总体实力的增强,无论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从硬实力来看,我国是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从软实力来看,要打好文化认知战,坚定文化自信,建构中国话语权。美西方在目前阶级对立、社会分立、民粹主义盛行、日趋衰败的情况下,会更加疯狂地阻碍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对此,我们要沉着应对,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既要看到大局大势,又要处理得准、处理得及时。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2014年,**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19年,**强调,坚持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2021年,**强调,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2014年,**强调,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18年,“中华民族”首次写入宪法。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2021年,**强调,要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再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新时代民族工作内涵性质的深化和政策方针的演变。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2021年,**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提高宗教界自我管理水平,提高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努力开创宗教工作新局面,更好组织和引导信教群众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党的宗教工作的本质是群众工作。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在政治上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都是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既要保护信教群众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最大限度团结信教群众,也要耐心细致做信教群众工作。

**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一系列关于宗教工作的新理念新举措,回答了新时代怎样认识宗教、怎样处理宗教问题、怎样做好党的宗教工作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他明确提出了“九个必须”:必须深刻认识做好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性,必须建立健全强有力的领导机制,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必须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必须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必须坚持把广大信教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必须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必须支持宗教团体加强自身建设,必须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如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提出了具体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具体提出了五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

第二,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第三,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

第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

第五,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对此,**着重强调了三点。

第一,坚定文化自信。自信才能自强。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持走自己的路。坚定文化自信的首要任务,就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既不盲从各种教条,也不照搬外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要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养成昂扬向上的风貌和理性平和的心态。

第二,秉持开放包容。开放包容始终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也是文化自信的显著标志。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就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秉持开放包容,就是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无论是对内提升先进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还是对外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都离不开融通中外、贯通古今。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迫切需要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三,坚持守正创新。对文化建设来说,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守正,守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守的是“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守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创新,创的是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新时代的文化工作者必须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强调,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希望大家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徐平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部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栏目热文

我国时代精神的核心是(中国时代精神的核心)

我国时代精神的核心是(中国时代精神的核心)

3月7日上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举行第二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希肯国际文化集团董事长安庭(左一)...

2024-03-25 21:29:23查看全文 >>

十八大精神的核心内容(工会十八大精神内容概括)

十八大精神的核心内容(工会十八大精神内容概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

2024-03-25 21:25:06查看全文 >>

时代精神的核心和内容(时代精神的本质和内涵)

时代精神的核心和内容(时代精神的本质和内涵)

郭建宁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三季),将思想与经典相...

2024-03-25 21:33:45查看全文 >>

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表现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关系)

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表现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关系)

接下来你将看到的是2021考研政治复习要点: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对于2021考研政治复习来说,前期的充分准备可以为后期复...

2024-03-25 21:21:25查看全文 >>

时代精神16个字(时代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时代精神16个字(时代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敢闯敢试、开放包容、务实尚法、追求卓越”——小政获悉,在10月9日举行的市委六届十五次全会上,全会报告中发布了16个字...

2024-03-25 21:48:33查看全文 >>

新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新时代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新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新时代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航空工业的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共同发出“弘扬新时代航空报国精神”的航空声音。让新时代航空报国精神能够接续传承、发扬光大,使之...

2024-03-25 21:23:15查看全文 >>

简述时代精神的核心(时代精神有哪些具体体现)

简述时代精神的核心(时代精神有哪些具体体现)

前几天发了一篇文章,引发了一些热议和讨论,随后就收到了通知,说这篇文章传递了非正能量。 说是文章,其实也就是个小寓言故事...

2024-03-25 21:30:50查看全文 >>

时代精神的内涵(时代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时代精神的内涵(时代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民族精神指的是,一个民族或国家不管时代怎样变迁,统治者是谁,都去共同遵守,都去共同敬仰共同追求的精神,这就是民族精神。中...

2024-03-25 21:20:50查看全文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先进性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先进性吗)

2023年10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

2024-03-25 21:18:40查看全文 >>

word删除最后一页空白页的方法(word如何删掉最后一页空白页)

word删除最后一页空白页的方法(word如何删掉最后一页空白页)

  Word删除最后一页空白页的方法有多种,以下是其中几种常用的方法:  1. 删除分页符或分节符:如果最后一页是由分页...

2024-03-25 21:45:44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