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以上装甲厚度的分析也不是凭空而来的,有不少照片和实际使用效果可以证明。

这是一张网上比较著名的99A“裸照”,卸下炮塔前部、侧面和顶部所有附加装甲后,露出了里面的主装甲。有网友通过与已知各种尺寸数据的平板车对比,测算出99A的负重轮直径在750毫米左右。从这张图上可以估算出,楔形装甲尖部至炮手观瞄装置前装甲底板的厚度在1100毫米左右,如果再加上外表100毫米厚的反应装甲,总厚度超过1200毫米。也就是说即使只使用均质装甲,也已经达到了1100毫米以上的防护水平,这个厚度绝对是空前的。
据毛明总师称,99A正面抗穿甲弹能力达到7XX毫米RHA、抗破甲弹达到1XXX毫米RHA,能在正常交战距离上防御所有现役坦克和反坦克导弹。他的原话: “我们拿能打穿1米2钢板的反坦克导弹做过试验,根本打不穿(99A的装甲)。”“抗破(甲弹)肯定远超一米二,不过还达不到两米。我们今年(2017年)最新定型的反坦克导弹,破甲深度就有两米,这个99A还是防不住的。”

99A的生产车间,焊工正在进行焊接作业,可见基础装甲就是楔形
虽然和豹二A6一样炮塔前部都采用了楔形装甲,99A在反应装甲之下的楔形部分是实打实的实心复合装甲,而豹二的楔形部位是空心的,防护效果差距惊人。99二代改也是空心的楔形前装甲,但外面披挂有较厚的附加反应装甲,绝不只是豹二A6的两层30毫米厚的薄皮。

上图前五张是豹二A6楔形首装甲拆卸后的样子,可以看到后面的主装甲其实和A5之前各型的垂直装甲是一样的。增加的楔形部分内部是空心的,外壳是相当薄的装甲板,也没有附加装甲。内部还增加了两片装甲,只能起到提前引爆破甲弹的作用,对脱壳穿甲弹并没有显著的防护效果。难怪该结构曝光后,军迷笑称豹二系列多年来都是在裸奔。
实际上德国的复合装甲技术并不是特别强,豹二A0-A3采用间隙式复合装甲,A4开始采用陶瓷复合装甲,脱壳穿甲弹的防御能力仅在450毫米左右。直到和瑞典合作研发Strv.122时联合研制出新型复合装甲,德国才第一次拥有了接近挑战者以及M1A1HA的防护能力。A6继续改进了复合装甲技术,采用钨合金陶瓷复合装甲,大约是防穿甲弹650毫米,跻身世界一流水平。豹二系列并没有像坊间广为流传的那样装备过猴版的乔巴姆装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