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中 Qsk——后注浆非竖向增强段的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Qgsk——后注浆竖向增强段的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Qgpk——后注浆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u——桩身周长;
lj——后注浆非竖向增强段第j层土厚度;
lgi——后注浆竖向增强段内第i层土厚度:对于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当为单一桩端后注浆时,竖向增强段为桩端以上12m;当为桩端、桩侧复式注浆时,竖向增强段为桩端以上12m及各桩侧注浆断面以上12m,重叠部分应扣除;对于干作业灌注桩,竖向增强段为桩端以上、桩侧注浆断面上下各6m;
qsik、qsjk、qpk——分别为后注浆竖向增强段第i土层初始极限侧阻力标准值、非竖向增强段第j土层初始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初始极限端阻力标准值;根据本规范第5.3.5条确定;
Βsi、βp——分别为后注浆侧阻力、端阻力增强系数,无当地经验时,可按表5.3.10取值。对于桩径大于800mm的桩,应按本规范表5.3.6-2进行侧阻和端阻尺寸效应修正。
注:干作业钻、挖孔桩,βp按表列值乘以小于1.0的折减系数。当桩端持力层为黏性土或粉土时,折减系数取0.6;为砂土或碎石土时,取0.8。
5.3.11 后注浆钢导管注浆后可等效替代纵向主筋。
5.3.12 对于桩身周围有液化土层的低承台桩基,在承台底面上下分别有厚度不小于1.5m、1.0m的非液化土或非软弱土层时,可将液化土层极限侧阻力乘以土层液化影响折减系数计算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土层液化影响折减系数ψl可按表5.3.12确定。
注:① N为饱和土标贯击数实测值;Ncr为液化判别标贯击数临界值;
② 对于挤土桩当桩距小于4d,且桩的排数不少于5排、总桩数不少于25根时,土层液化系数可取 2/3~1;桩间土标贯击数达到Ncr时,取φ1=1。
当承台底面上下非液化土层厚度小于以上规定时,土层液化影响折减系数ψl取0。
5.4 特殊条件下桩基竖向承载力验算5.4.1 对于桩距不超过6d的群桩基础,桩端持力层下存在承载力低于桩端持力层承载力1/3的软弱下卧层时,可按下列公式验算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见图5.4.1):
式中 σz——作用于软弱下卧层顶面的附加应力;
Ym——软弱层顶面以上各土层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的厚度加权平均值;
t——硬持力层厚度;
faz——软弱下卧层经深度z修正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A0、B0——桩群外缘矩形底面的长、短边边长;
qsik——桩周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无当地经验时,可根据成桩工艺按本规范表5.3.5-1取值;
θ ——桩端硬持力层压力扩散角,按表5.4.1取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