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子是用来住的”政策背景下,客户对住房品质要求越来越“刁钻”。在如此激烈竞争的房地产市场环境下,如何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商品房,如何契合客户投资房产的胃口,作为工程人不得不面临的一个考题。如何解答这一个必考题,工程质量的精细化管理是必由之路。如何做好质量的精细化管理,具体“精”在何点,“细”在何处,还是要回归工程质量的本质,即影响工程质量的五大核心要素:人、机、料、法、环。

一、人是根本
人作为建筑活动开展的根本,作为影响质量的主导因素。人包括建筑五方责任主体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作业人员,其素质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
人员素质主要包括文化水平、管理经验、施工技术水平、职业道德等。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工程质量。基于现场质量检查统计分析,很多质量问题都是人为造成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管理人员的影响,一是施工工人的影响。管理人员包括项目经理、技术总工、质量负责人,这些人员对工程起到指导和决策的作用,其素质是直接决定项目质量是否达标的关键。施工作业人员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和业务水平是工程质量的直接影响因素。如何解决这一直接影响因素,首先要从思想观念上切入,牢固树立质量为要的思想,将质量作为工作核心,全面激活施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将质量理念一以贯之。具体可以通过建立质量奖罚制度、划定岗位职责及要求,树立优质典型,加强学习考核等。通过对管理人员和施工作业人员整体素质,是实现质量管理活动根本因素。
二、材料是核心
建筑材料是工程建设施工的物质基础,材料质量作为影响工程质量核心因素,控制好材料质量极其重要。“高端食材只需要简单的烹饪”,鉴于现场新材料日新月异,材料的质量参差不齐,如何把控材料的质量作为工程质量的核心要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根据工程整体进度计划,编制材料加工生产进场计划。
2、场外验收。检查材料品牌是否符合合同要求,材料三证是否齐全,材料外观质量是否合格,材料规格尺寸是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等,严禁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
3、材料进场后,按材料类别和规格堆放规整,避免误用、乱用材料。具体施工部位前,由现场工程师按图纸对材料进行二次检查材料是否用对,材料是否合格。
4、针对部分材料现场难以分辨其真假,建设单位应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阶段性的进行材料检测。
三、机械是关键
机械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配套工程的实体设备以及各类器具,另一种则是在施工的整个过程中所需要使用到的机械设备。机械是保证建筑施工顺利进行的基础保证。因此应当在考虑施工的经济性和质量要求的基础上对所需要的机械设备进行合理的配型。对施工中所需要的主要器械应编制设备清单,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用,以最小的经济投入获得最大的施工效果和经济效益。
1、建立完善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的租赁购置、维护、保养、检定等均有明确规定。
2、严格机械设备进场制度,设备进场必须核对设备名称、型号、数量、技术性能、产品合格证和产品作用说明书,并在安装检验合格后进行试运行,确保设备投产后正常使用。严禁不合格的机械设备进场或未经检验合格的机械设备投入使用。
3、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且有丰富的机械操作的经验和维修经验。
四、方法是重点
施工中采用的标准、规范、工法以及施工工序和施工工艺对工程至关重要。施工方案是否合理,施工工艺是否先进,施工操作是否正确,将对工程质量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应推荐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不断提高工艺技术水平,是保证工程质量稳定提高的重要因素。施工单位应根据合同质量要求、现场实际情况编制施工专项方案,经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审批后方可施工。在施工前应组织作业班组交底,明确现场质量的具体要求、做法、验收标准等。班组交底完成后可根据情况现场施工实体样板和工序样板,组织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现场检查指导,根据检查验收意见,调整完善施工工序和工艺。
五、环境是保证
环境通常是指对项目质量特性起主要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工程施工作业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周边环境等。大多数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是在露天完成的,这必然会受到天气、温度、降水等自然环境的影响。环境因素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多变性的特点。施工交叉作业多,人员流动大,干扰因素多,处理不好也会对工程质量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针对施工现场这种动态的环境、开展一些质量攻关,策划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这些未知、有可能发生的外因环境变化措施和预案,消除环境造成的质量通病。
工程质量是系统工程,各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影响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管控好工程质量要从整体上策划,最大限度模拟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找到各因素之间的平衡点,最大力度发挥各因素的作用,是各因素形成闭环运转,稳步提升现场的工程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