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孩子学习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慢慢就失去信心。
家长们是否发现一种现象,就是随着年级的增设,不少孩子的考试成绩会呈现慢慢下滑的趋势?从表面来看,这是学习难度在不断增加;而从深层次来分析,则是孩子基础知识不扎实,没有掌握好学习方法,以及因为学习懒惰而没有充分做好复习工作。当孩子在学习上能力跟不知识提升进程时,必然会遇到学习困难,如果家长不能及时发现孩子存在的学习困难,只看孩子考试成绩,结果就会让孩子得不到帮助的同时,慢慢失去学习信心,继而把注意力转移到玩儿上面去。
如有一位妈妈,看到儿子到了四年级后成绩不断下降,贪玩之心越来越严重,并且学习懒惰性反而更加明显,于是就每天不停地唠叨和责怪孩子。可这样一来,对孩子有什么帮助吗?显然没有丝毫帮助,当孩子到了五年级后,成绩仍然继续下滑。当问起这个孩子为什么成绩不理想时,他说,自己也想学好,可是有很多东西不会,又得不到帮助,最后就只能靠抄作业混了。

4、家长对孩子学业成绩期望值过高,孩子总达不到。
要问对孩子们学习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什么?可能很多孩子会说,爸爸妈妈总希望我能考更好的成绩。面对他们越来越高的期望,会让不少孩子在学习上背负压力。可是对于家长们来说,对孩子的学业成绩往往越高越好,根本不会考虑孩子的能力是否能考出好成绩。当孩子学习压力过大,柔弱的小心灵活承受不了,慢慢就会形成对父母的不满,紧接着就会在学习上产生惰性行为。可能不少家长压根就没有想过,你对孩子学业成绩过高的期望值,反而会让孩子在无法达到你所设定的成绩目标后,变得情形更糟糕吧?
如有一位妈妈在女儿进入初一后,她始终带着女儿在小学都是学霸的思维观念,认为女儿到了初一仍然可以如故。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几次月考下来后,妈妈彻底沮丧了,因为她发现女儿在小学阶段学习的机灵劲和勤奋度没有了。反而是看到女儿每天反感学习,反感妈妈关注她考试成绩,结果母女俩的矛盾和冲突不断。

5、孩子生活懒散,该孩子独立做的事家长总包办代替。
如果我们去观察一些在学习上懒惰的孩子,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往往都有一个特别勤快的妈妈,或者事无巨细关心着他们的长辈。当一个孩子从小就处于养尊处优生活氛围中时,往往不知道何为劳动,哪怕稍微让他们干点活儿时,你听孩子保证会喊累。有时在学习中也同样能听到这样的声音,有家长就奇怪了,不就写点作业吗?至于有那么累吗?其实,家长哪里知道,对于一个没有生活独立能力锻炼的孩子来说,他们压根就不知道何为苦与累,只要是在学习中稍微感觉身体有不适感,就认为是累了。
如有一位父亲,他特别宠爱自己的女儿,几乎比很多妈妈做的都仔细。可是随着女儿进入初中后,他发现女儿整天放学回家,书包往沙发上一扔就躺下了,嘴里还不停地说着累。爸爸就去关心女儿,结果每次女儿都不领情,认为学习就是遭罪,根本就是为了实现父母愿望。如果让她自己选择,她情愿不上学,哪怕出去打工。听到女儿那些颓废的话,这位父亲内心特别不是滋味,可是他又不知道如何扭转这种局面。

二、解决孩子学习懒惰问题,需要家长下功夫去做激励与引导。
1、家长必须要分清楚属于孩子自己的事,绝不能越位替代。
如果家长想避免孩子在学习中出现惰性行为,必然要分清楚属于你们自己的事,以及属于孩子的事情,不管是生活中的还是学习中的,都要严格区分。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一方面是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独立做事,从而不依赖父母每天侍候他们。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孩子在学习方面也养成独立心理,也不依赖于父母的监督与管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家长习惯于越位替孩子做原本属于他们自己的事,试想孩子当然愿意有人侍候了,因为他们他们可以有更多时间去玩。为此,对于家长们来说,只要你肯下功夫放手鼓励孩子去做他们自己的事,并给予指导和训练,就会让孩子养成很好的生活独立能力。凡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家长们往往都重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养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