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都是大考,但两者的层次完全不同,中考只是预赛,高考才是决赛。
首先反对下两种说法:一是中考更为重要,如果通过不了中考,就没资格参加高考,第二就是建议取消中考,认为这对开窍晚的男孩子不公平。
不会存在学霸倒在了中考的情况,真正优秀的孩子不仅不会倒在中考,甚至都不会进不了四星级高中,中考的基础太大,学生之间水平相差也极大,具有很高的容错性。
30%-40%的重点高中的比率,已经足够保证一本水平以上学生安全上岸。
我们假设将高中分为A、B、C三个档次,D是职高或者技校,A是头部高中,B是较为优秀的四星级高中,C为末流的高中,A和B的差距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比如本市,六大的一本率95%左右,B类县中也能达到60%,南大这样的高校县中每年也能考几个。
也就是A的凤尾仍然可能考不上一本,而B的鸡头成绩可以进入C9,而考不上一本的凤尾的成绩中考成绩很可能还高于考上C9的鸡头。
A类和B类高中生源水平不同,但这个层次的学生学习态度,以及学校环境并不会有太大影响,都有着强烈的竞争氛围与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优生中考进入A和B哪一类高中,对于自身影响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因此很多县城的优分考生,往往不选择市区头部高中就读,而选择就近县中就读。
努力考入A类的末尾,以及发挥不佳成为B的头部,取决于高考成绩的更多源于其高中三年的努力,以及高中才真正比拼的思维能力。
至于C类,能够进入前50%,但签不了前30%,很难考上一本很正常,这不是源于学校的差距,而是学生群体的能力差距,这部分学生在原有的后50%学生分流后,成为新的后50%,考上一本难度自然就大。
其次就是所谓的中考分流,对于开窍晚的男孩子不公平的说法,同样也不成立,高中后劲大的男孩确实更多,但并不意味着中考这关都过不去的孩子,有着同样的潜力。
后劲大的孩子,是中考数学考满分,但由于难度低,其他不如自己的学生也能考接近满分,优势体现不出来,高中上难度仍然可以保持高分,但其他人成绩上来了,这才是潜力。而不是别人考90分,你考不及格,也就是已经接受不了初中这个层次的难度了,然后高中更难,只会更加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