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王杨军带着孩子们写对联
以“虎”为题要求学生们自己出上下联
在王杨军从容不迫地念诗的同时,短视频正逐渐成为语文学习的新教具之一。成百上千位语文老师登陆抖音,教拼音、讲典故,在一条又一条时长仅1分多钟的视频里分享着语文知识点。这场景,颇有点学校课间,老师们争分夺秒“讲完最后一题就下课”的意味。就连前央视主持人张泉灵也加入进来,带着孩子们读书。
一时间,抖音#语文话题的播放量超过百亿,字词句、作文、诗词、文学史乃至名言金句分享都成了热门内容。但对于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抖音还有更大的潜力吗?当时还没人说得清。
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王杨军的账号能脱颖而出,竟然是由于一场无心插柳的课堂拍摄。
2019年深秋,恰逢桂花盛开的时节,他带着学生们课外寻找了一些与桂花有关的诗词,在课堂上搭配手势进行吟咏,并将孩子们的朗诵录成视频,发到抖音上。没想到,这条视频的播放量很快达到了几十万,还获得了超过三万个赞。有网友评论道:“这才是中国课堂该有的样子。”
王杨军很惊讶。他没想到自己司空见惯的语文课堂所能带来的流量,竟然远远超过精心拍摄的风景草木。更令他欣慰的是,一千多条评论绝大部分都是在鼓励、赞美学生们的表现,剩下的或分享更多的桂花诗词,或点评孩子们的诗作。这些赞扬和指引为学生们带来了极大的激励。甚至学校其他老师也在他的带动下,开始尝试创新,丰富语文教学模式。同年级语文备课组的孙小方说:“学生喜欢这样的课堂。我自己也会给学生放王老师的视频,对我的教学也有很多帮助”。
语文学习是一场需要积累的“持久战”,让学生们保持热情并不容易。曾经,王杨军用过公众号来发布学生作品,传播效果一般,也难以产生什么激励。
现在,对学生们来说,百万乃至千万的播放量、几万条留言带来的鼓励,胜过了一切征文奖状。网友们的热情让他们意识到,这不是一个鄙视诗的时代;相反,文学有着穿透人心的力量,许多陌生人仍能被诗中情愫打动。
在诗意与应试之间
利用短视频的强大传播力和互动性,王杨军逐渐摸索出了一条独特的语文教学之路。课堂上的诗意无声浸润着孩子们,抖音上成千上万的鼓励也成了他们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我姓严,班主任的严。”
“我姓范,大明星的范。”
在抖音上,这场“姓氏介绍”课堂短剧获得了超过千万次播放、两百多万个赞,还引发了全网“造句”的热潮。
假期里,孩子们也愿意跟着王杨军
去荷塘边赏诗、对句
经过不断的训练,曾经羞涩的孩子们变得自信起来,逐渐拥有了观察生活、表达美好的能力。他们的原创性和幽默感一次又一次突破着网友们的想象。
2020年9月,王杨军又带着班级同学玩了一次飞花令。这次,全班同学接出了25首与“月”有关的诗歌,飞花令大获成功。
很快,王杨军的微信和抖音私信里涌入了成百上千名老师、家长。许多语文老师特地在网上找他切磋交流,其中不乏来自教育资源较薄弱地区的教师。有些老师把“语文山水”上分享的学生作文当成范文案例,拿到自己班级中播放。
偶尔还有外地的学生给王杨军留言,说:“看到你们班今天布置这个展示作业,完了,我们老师肯定也要照着布置了。”
王杨军成了杭州教师界的名人。许多外校老师来学校里参观、听课,也会特地跑来“追星”式地见他一面,加个微信。
但鲜为人知的是,这样的互动课王杨军一周大概只开两次,余下的时间还是上更“传统”的语文课——讲课文,讲题,讲知识点。
大部分时间,王杨军的语文课堂
仍以常规内容为主
应试,仍是绕不开的话题。
学生们精力有限,怎样在素质教育和做题技巧之间维持平衡,是王杨军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为了给孩子们省出更多时间吟诗、演剧、讲故事,王杨军的策略是精简习题,布置每道作业题前都先自己做一遍,选出真正高效的练习题。他也自编了许多习题,自己印出来发给学生。至于被牺牲掉的大量重复性应试练习,王杨军并不觉得这对学生们来说是什么损失。
“现在我们教育的问题就是高分低能的人太多了。”他说,“但是社会上但凡有一定地位的人,表达能力都是非常的过关的,写作能力也都是强的。学校对我的考核只有分数,我是本着对学生真正的成长负责,才做这样的活动。所以我现在(应试和素质)这两只手都必须要硬。”
短视频中呈现的语文课堂无比优雅、潇洒,而为了让诗意回归语文课堂,教师所扛下的压力、付出的努力是网友们难以体会的。
但对于这样的课堂,被做题与考试折腾出来的网友们总是有着无穷无尽的羡慕。在“语文山水”的一条视频中,一个女孩诵读了她关于青春痘的即兴作文:“青春是个浪漫至顶的人。他见山是蓬莱,见海是瀛洲,见花便是全世界,唯独见了青春痘——那是月球表面。”
视频下面有人留言:“你们就是青春,真羡慕青春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