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盏窝”在川菜术语当中,原本是指炒回锅肉的“高境界”,据一些专业的书籍介绍,回锅肉只有炒起呈“灯盏窝”形状时,才可视为合格,于是,这三个字差不多也就成了川渝人检验回锅肉的标准之一,甚至还有人用其去代指回锅肉。与一般的回锅肉相比,这道“灯盏窝”做法比较独特,是把切成片的带皮猪坐臀肉下锅生爆成菜。
炒制过程:1.爆炒 2.加豆豉、豆瓣 3.放韭菜、加盐、味精 4.出锅 5.成菜
先在锅里放了适量的菜籽油(相对较多)烧热,再把现切的新鲜带皮猪坐臀肉片放进去,经过快速爆炒,就见锅里那些肉片自行卷成了灯盏窝形状。接下来,把锅端离火口,滗出多余的油脂再重新上火,往锅里加入豆豉、豆瓣酱和肉片一起炒香后,把韭菜段下锅并加少许的盐和味精翻炒,时间仅一两分钟,一锅色泽红亮、香气扑鼻的韭菜灯盏窝便炒出来了。
这“灯盏窝”有回锅肉的形和味,还有盐煎肉的烹制技法,由于下锅的是生肉片且带皮,故爆炒后很容易就卷曲成灯盏窝的形状,与回锅肉相比,香气十足,更有嚼劲。
◎ 农家花椒鸡 ◎
▽
原料:净乌鸡700克、青笋150克、青二荆条辣椒300克、干红花椒15克、鲜青花椒20克、干青花椒、姜、葱、盐、味精、鸡精、姜米、蒜米、水淀粉、藤椒油、鸡汤、菜油、色拉油、葱花各适量
制法:
1.先将乌鸡洗净待用;青笋切成薄片,入沸水锅汆水至断生,捞出沥水,摆在盘中垫底。
2.锅中掺入清水,加姜、葱、干红花椒、盐、味精调味,放入乌鸡,待汤汁烧开以后,转为小火,盖严锅盖再焖煮6分钟断生。乌鸡出锅后,用原汤浸泡。
3.将青二荆条辣椒放在有孔的托盘内,置于明火上烧至表面出现虎皮状,离火制成烧椒节。
4.捞出原汤中浸泡的乌鸡,鸡头朝上,鸡胸朝下,摆在盘中的青笋片上。
5.锅中放油烧热,加入姜米、蒜米、烧椒节、鲜青花椒,煸炒出香后,掺入鸡汤,放盐、味精、鸡精调味,勾芡后淋藤椒油,起锅浇在盘中乌鸡上。
6.另取净锅放菜油烧热,撒入干青花椒炝香,起锅舀在鸡身上,最后撒葱花即成。
说明:煮鸡时,可用干红花椒或混合干青红花椒来焖煮。乌鸡煮熟后需浸泡在原汤中,出菜时捞出,以保持鸡肉的鲜嫩。炒调味辅料时,鲜青花椒应最后放,否则麻香味会因翻炒时间长而散失。藤椒油的芳香味也易挥发,应在菜肴起锅前淋入。
◎ 大刀耳片◎
▽
制法:
1.把猪耳朵治净,放入加有姜葱和料酒的清水锅煮熟,捞出来晾冷后,斜刀切成大薄片。另取蒜泥、复制酱油、醋、盐、冷鲜汤、花椒粉、白糖、红油和柠檬汁调成酸辣微甜的味汁。
2.把大葱切成马耳朵节、嫩芹菜切成段,然后和汆过水的海带苗放盘里垫底,摆上耳片,浇上味汁,最后撒葱花和熟白芝麻即成。
◎ 盐菜锅巴 ◎
▽
厨艺指导:陈国清 丁建国
原料:大米500克、盐菜末120克、葱花15克、油辣椒20克、盐、菜油各适量
制法:
1.把大米淘洗干净,入沸水锅里煮断生后,捞出来沥去米汤待用。取炒锅放少量的油烧热,投入盐菜末再加油辣椒一起炒香,起锅装碗里待用。
2.另取炒锅烧热炙锅,放入菜油烧热后再倒出来,离火用锅铲将米饭在锅壁铺开——呈凹形圆饼状,均匀地撒少许盐并把米饭轻轻压实,待加盖小火焖10分钟——至底部起锅巴状时,用锅铲刮掉面上未结成锅巴的米饭,然后再焖2分钟(见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