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是我情有独钟的省份之一,这应该与我外婆的籍贯有关。
外婆祖籍浙江宁波鄞县(今鄞州区)。鄞州区是宁波市的核心城区,宁波市政府驻地,地处宁波市东部沿海,总面积814.2平方千米。
外婆年轻时就离开宁波到上海生活了,她时时会提起自己的家乡,她烧的一手地道宁波菜应该是她怀想家乡的证明。
有人说,上海是全国最好的城市,上海人有着全国最强的优越感,唯独能让上海人低下高贵头颅的就是宁波,甚至在部分上海人眼里,宁波人是比自己还要高贵的存在。如果你平时吃饭时遇到有良好教养的上海人,可以问一句:“家里祖上宁波的吧?”十有八九会得到一句这样的回复:“是的,我家阿娘/阿爷规矩特别大。” 毫不夸张的说,在宁波人面前,上海人也逃不过被歧视的命运。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上海是个移民城市。以前上海本地人就是码头扛袋子的,移民过来的说明不是干苦力的。祖上是宁波人,大概率是经商起家,相当于家底厚。上海如今的繁荣很大程度上都是宁波人的功劳。旧言道:“上海全是宁波人,真正的上海人全在乡下。”在很多上海人眼里,宁波像是精致且很有文化涵养的船运大亨的女儿;在很多宁波人眼里,上海不过是我家养出来的远房大侄子。
在外婆那里我从没有听到过谁羡慕谁谁歧视谁这样的句子甚至意思表示,外婆聪明又豁达,宁波和上海都是她心仪的城市,都是家。

西湖边的江南水乡女子塑像。杭州。2019年
我始终相信一个城市和它的市民是有味道的。
浙江的省会杭州以及杭州人与古人的诗句以及西湖的妩媚糅合在一起,处处体现着江南的柔情。
其实,杭州在南宋时接纳了大量的开封人,所以杭州人在语言、气质以及文化上与周边地域都有一些差别,他们有着北方人强硬的一面,民间有“苏空头,杭铁头”的说法。杭州人的性格糅合了南方人的细腻和北方人的豪爽,他们过着温婉闲适细致有个性的生活,形成了性格部分的杭州味道。
2019年1月,我在杭州和一些新老朋友一起做业务交流,他们有的来自学界、企业,有的来自商会、事业单位。其中老杭州人不乏七八,新杭州人也发言踊跃(此篇文字的部分灵感就来自他们,以往对于杭州人的认知因为有了他们也需要有所调整改变)。我们交流学界前沿观点,也分享企业实操经验。短短两天的相处,让我对杭州人的杭州味道有了更真切的体验,这是地域文化的产物,也是宝贵的家国文化资源。

我和杭州的朋友在一起。杭州。2019年
杭州人与时俱进积极进取,善于思考和学习,这种学习并非一定是MPA(公共管理硕士)、MBA(工商管理硕士)甚至是E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这样的学位课,只要是能够丰富自己内涵素养的学习,他们都全力以赴积极参与。
如果说改革开放初期杭州人的首要任务是脱贫致富,那么富裕了以后的杭州人转向关照和实现自身的精神理想。周末时间,很多杭州人很可能是在图书馆、行业协会举办的读书会和各种培训活动里,并非出于功利目的,而是出于主动开阔个人眼界的考虑。从活动中他们提出问题的质量看,非相当的阅读量和思考能力所能及。杭州人放低姿态承认自己的缺陷,紧接着去建设自己,这种务实求进的人生态度,让我钦佩不已。

西湖边的西冷印社。杭州。2019年
杭州人一向比较善于利用自己非政治中心的地理位置,重财厚文兴业不倦。虽然有评价说,杭州人由于盘蹈于祖先的荣耀和历史的遗产,被悠久的历史和地域的文化围困,年复一年陶醉于一潭死水之中,逐渐趋向保守封闭。然以我所接触的新老杭州人来看,这一特点并不明显。我眼中的杭州人通常是时尚的,是敢于尝试新生事物的。“杭儿风”是杭州话“跟风”之意,反映了杭州人具有比较喜欢凑热闹或一窝蜂的从众心态,尤其反映在购物旅游等赶潮流的消费方面。此外,杭州人在休闲和文旅产业创新发展方面也展现出了无穷的想象力和新潮的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