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李泌传》记载:“泌尝取松樛枝以隐背,名曰‘养和’,后得如龙形者,因以献帝,四方争效之。”
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是四大文明古国中保留最完整,延续时间最久的一种文化,虽在历史长河中激起过点点浪花,但总体滚滚向前流的趋势却从未改变。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开放且包容。经过时间的沉淀,到2018年为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名录中我国就已经有了40个,并且居于世界首位。
其中最受人们喜爱的就是传统手艺,它不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丰富了人们的民间生活。*曾说过:“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我们要担起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继承发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尽管喜欢传统手艺的人很多,但却没有谁能真正的把它完整的流传下来,以至于很多的手艺工序慢慢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之所以喜欢这些艺术品,是因为它们拥有独特的魅力并且自身非常精美,也正是因为有这些特别之处,才导致它们慢慢地消散于世间。对于传统手艺的失传我们深感遗憾,在这条长河中,它经历千百年岁月的洗礼,使得自身有了不一样的魅力。这不仅仅代表着一个民族的自信,更是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精神。
优秀的传统工艺被人们熟知并流传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而那些鲜为人知的则因为没有继承人便慢慢消失在历史中,根雕便是其中之一。根雕,是一种雕刻方法,也是中国传统雕刻艺术品之一。它是以树根自己所生长的形态以及发生畸变的形态而作为艺术创作的对象,通过对作品的构思、加工与工艺处理,从而创作出各种各样的艺术形象作品。在过去,它们受到许多达官贵族的喜爱,是广为流行的装饰品,可以说是一项化腐朽为神奇的手工艺品。
根据考古发现,古人除了采用木、石、玉、骨以及贝壳等物品来制作成装饰品以外,还采用了树根或竹根来制作成装饰品。1982年的时候,在湖北江陵的一个古墓中,挖出了一件根雕作品,名为“辟邪”,根据研究得出,它是属于战国时期的根雕。这件根雕作品,有着众多的动物纹样,如:蛇、雀、蛙和蝉等,从中可以得出,在2300多年前我国的根雕艺术品就已经达到了自然形态和人工雕琢两者巧妙结合的水平。
在《五杂俎》中有提到过:“吴中以枯木根做禅椅”。他将枯木赋予了新的生命,从这里也可以反映出根雕艺术的魅力,以至于到现在还有很多的人沉迷于它们。在广西,就有这样一位小伙子,他不惜耗费大量的金钱雕刻了一个15米的“巨型雄狮”,甚至放言没有1000万自己都还不愿意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