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 出处:
出自李白的《少年行二首·其一》。
• 写作背景:
李白生活在唐朝的繁荣时期,长安作为当时的都城,经济发达,文化昌盛,五陵地区更是富家子弟聚居之地。
李白性格豪放洒脱,喜欢结交各路豪杰,他在长安的生活经历让他对这些富家少年的生活有了深刻的观察和体验,从而创作了这首诗。
• 赏析:
“五陵年少金市东”点明了地点和人物,五陵年少指代那些出身富贵的少年公子,他们在长安的金市东游玩。“金市”是当时长安繁华的商业区,进一步凸显出这些少年生活环境的奢华。
“银鞍白马度春风”则生动地描绘出少年们的形象,他们骑着配有银饰马鞍的白马,在春风中悠然自得地驰骋。“银鞍白马”与“鲜衣怒马”相似,都展现出少年的富贵与潇洒,“度春风”更是将少年们那种享受生活、意气风发的状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他们在春风中展现着青春的活力与自由,反映出唐朝盛世下富家子弟悠闲自在、奢华张扬的生活风貌,同时也体现出李白诗歌中一贯的豪放浪漫风格。

【5】
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 出处:
出自李白的《侠客行》。
• 写作背景:
李白一生渴望建功立业,他崇尚侠客的精神,认为侠客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勇气,在世间行侠仗义,实现自己的价值。
这首诗创作于他的漫游时期,当时他游历四方,接触到了各种人物和故事,对侠客的形象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从而创作了这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诗篇。
• 赏析:
“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以极其夸张的手法描绘出侠客高超的武艺和勇猛无畏的精神,他在短距离内就能轻易*敌,而且行动迅速,千里奔袭无人能挡,这与“鲜衣怒马”少年的果敢、勇猛相呼应,展现出一种强大的气势。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则进一步刻画了侠客的高尚品格,他们在完成行侠仗义之事后,不贪恋名利,悄然离去,将自己的功绩和名声隐藏起来。
此句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重义轻利、潇洒不羁的侠客形象,反映出李白对这种自由、正义、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体现了唐朝文化中对英雄主义和侠义精神的崇尚。

【6】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 出处:
出自贯休的《献钱尚父》。
• 写作背景:
五代十国时期,钱镠在吴越地区割据一方,他治理有方,使当地百姓安居乐业。贯休作为一名僧人,为了表达对钱镠的赞美与期望,创作了这首诗。
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各地政权纷争不断,吴越地区相对稳定的局面显得尤为珍贵。
• 赏析:
“满堂花醉三千客”描绘出钱镠府中宾客满堂、热闹非凡的场景,众多宾客在繁花似锦的环境中陶醉,展现出钱镠广纳贤才、礼贤下士的风范,也从侧面反映出吴越地区的繁荣昌盛。
“一剑霜寒十四州”则笔锋一转,展现出钱镠的军事才能和威慑力,他凭借手中的宝剑,让十四州的敌人闻风丧胆。这里虽未直接描写少年形象,但“一剑霜寒”所体现出的果敢、勇猛,与“鲜衣怒马”少年的豪迈气概相呼应。
此句通过对钱镠文治武功的赞美,反映出在战乱时期,人们对一位有能力、有威望的统治者的渴望与敬仰,同时也展现出一种宏大的气势和英雄主义情怀。

【7】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少年,足风流
• 出处:
出自韦庄的《思帝乡·春日游》。
• 写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唐末五代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但这首词描绘的却是一幅充满生机与浪漫的春日场景。
当时的社会虽然混乱,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美好情感的向往从未改变。这首词可能是作者在春日游玩时,目睹了美好的春日景象以及少年的风采,有感而发创作而成。
• 赏析:
开篇“春日游,杏花吹满头”营造出一个明媚、烂漫的春日氛围,杏花如雪般纷纷扬扬飘落,将少女置身于这如梦如幻的美景之中。
“陌上谁家少年,足风流”则是少女的视角,她在田间小路上看到一位少年,瞬间被其风采所吸引。“足风流”三个字,简洁而生动地刻画出少年的潇洒不羁、风度翩翩,他的出现为这春日美景增添了一抹亮色。
此句没有直接描写少年的穿着打扮,但通过“风流”二字,读者可以想象出他或许有着与“鲜衣怒马”相似的潇洒气质,在春日的背景下,少年的形象与自然美景相互映衬,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与浪漫的气息,表达了少女对美好爱情、美好少年的向往与倾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