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棵历经沧桑的老槐树下,夕阳如细丝般勾勒出李大娘弯曲的背影,显得格外悠长。她紧握着一张皱折的信纸,尽管它已泛黄,字迹也略显模糊,但在李大娘心中,这份来自远方的牵挂,却比任何稀世珍宝都要珍贵。这封信,是她那远赴城市打工的儿子——铁柱寄回的。

信中文字简练,却满载深情:“娘,我已赚到钱,即将归来接您。”简短的话语,如同春风拂过李大娘的心田。二十载春秋,她默默守护着这片祖辈传下来的薄田,以及那份对儿子的深深思念。铁柱自幼便懂得体谅母亲,十六岁那年,他便毅然离开家乡,踏上了打工之路。这些年,他与母亲的联系,全靠那些简短却充满力量的信件,它们虽寥寥数语,却足以支撑起李大娘无数个日夜的期盼。

村里的人们常说,李大娘命运多舛,丈夫早逝,儿子又远在他乡。她独自一人将铁柱抚养长大,其中的艰辛与付出,唯有她自己心知肚明。那些年,她披星戴月,辛勤劳作,只为给铁柱积攒学费和生活费。
而今,铁柱终于有所成就,即将归来与母亲团聚。李大娘的心中仿佛被点亮了一盏明灯,充满了希望与甜蜜。她轻轻摩挲着信纸,仿佛还能感受到儿子那份质朴而深沉的爱意。

这个喜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了整个村落。乡亲们纷纷为李大娘感到高兴,他们带着鸡蛋、蔬菜,还有自家酿造的米酒,前来道贺。村口的老王叔,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走到李大娘面前,拍了拍她的肩膀,满脸笑意地说:“老李家,终于要迎来幸福的日子了!”
夜幕降临,李大娘坐在洒满月光的院子里,望着璀璨的星空,心中充满了感激与期待。她想象着与儿子重逢的温馨场景,嘴角不禁露出一抹幸福的微笑。

次日清晨,李大娘便开始忙碌起来。她细心地擦拭着家中的旧家具,将院子打扫得一尘不染,还特意前往镇上挑选了新布料,打算为铁柱缝制一套新衣。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李大娘的心情愈发激动。她每天都站在村口,期盼着儿子的身影。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她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轮廓——铁柱回来了。他变得更加成熟稳重,眼神中透露出对母亲的深深眷恋。

母子俩紧紧相拥,泪水与笑容交织在一起,那是二十年思念与喜悦的深情释放。铁柱搀扶着李大娘,缓缓走进了那个充满回忆的家。而属于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书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