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封信都被小心地保存着,信纸上我潦草的字迹和时间都清晰可见。照片里是我和丈夫的结婚照,孩子的百日照,还有我寄回来的全家福。
在箱子的最底层,还有一个小布包。我小心翼翼地打开,发现里面是一条红色的围巾,还有一张泛黄的老照片—那是我结婚时戴的围巾,照片上是年轻时的婆婆,和一个陌生的男人站在一起,应该是已故的公公。
我的喉咙像被什么堵住了,泪水不受控制地流下来。那一刻,我感到无比的羞愧和心疼。
"那是我最珍贵的宝贝。"婆婆不知什么时候站在了我身后,声音柔和而平静。"每次收到你们的信和照片,我都会念给村里人听,告诉他们我有个多么出息的儿媳妇。"
我转过身,突然发现婆婆的眼睛和丈夫的如此相似,都带着那种坚韧和温柔。"这些年,我太忙了,连回家看看都..."我哽咽着说不出完整的话。
婆婆摆摆手:"我知道,教书育人是大事。我虽然没文化,但懂得尊重知识。明河跟我说过,你教的学生有好几个考上了北京的大学呢。"
"您...您不怪我吗?"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怪啥呀,我年轻时也想出去看看,可惜没那个命。"婆婆叹了口气,"你能成为老师,我打心眼里高兴。再说了,你不是一直惦记着家里吗?每个月都寄钱回来,每逢节日都打电话问候。"
我愣住了,因为事实并非如此。我确实每月都寄钱回来,但节日问候却是断断续续的。难道是丈夫瞒着我做了这些事?

夜深了,村里静悄悄的,只有远处的狗偶尔叫几声。窗外的月光洒在土炕上,显得格外明亮。我躺在炕上,听着窗外的风声,想着今天发生的一切。
丈夫在我身旁均匀地呼吸着,似乎已经熟睡。我轻轻推了推他:"明河,你醒着吗?"
"嗯,怎么了?"他迷迷糊糊地回答。
"这些年,是不是你瞒着我,定期给婆婆打电话?"我小声问道。
丈夫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翻过身面对我:"嘉仪,我知道你忙,就没告诉你。娘她不识字,每次收到信都要托人念给她听,我怕你嫌麻烦,就..."
我的心一阵绞痛:"为什么不告诉我实话?"
"你每天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还要批改作业到深夜,我不想再给你增添负担。"丈夫的声音里带着疲惫和无奈。
炕头的老式闹钟"滴答滴答"地走着,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响亮。我突然意识到,这些年来,丈夫一直在我和婆婆之间充当着缓冲,独自承担着两边的压力。
"对不起,我应该多关心家里的。"我握住丈夫的手,感受到他掌心的茧子。这些年,他默默付出的远比我想象的多。
"睡吧,明天还要早起呢。"丈夫轻声说,随即又沉入梦乡。
第二天早上,我起床时,发现院子里已经来了不少村民。他们带着好奇的目光打量着我,窃窃私语。空气中弥漫着年前特有的气氛,混合着腊肉和柴火的香味。
一位头发花白的大娘凑过来问:"你就是明河媳妇吧?听说是教书的?怎么这么多年不回来看婆婆呢?"

我一时语塞,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丈夫及时出现,笑着打圆场:"我媳妇在城里教书,忙着呢。这不,好不容易放假了,赶紧带她回来看看。"
"教书好啊,有文化。"大娘点点头,眼神里却带着几分审视。"不过,再忙也得顾家不是?你婆婆一人在村里,身体不好的时候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我低下头,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一齐涌上来。
"行了,人家城里人忙,哪像咱们农村,天天围着锅台转。"另一位村民帮我解围,但话里的意思却更让我难受。
等人散去,我问丈夫:"大家都在议论我吧?"
丈夫摇摇头:"别想那么多,在农村,过年回家是大事。你是第一次回来,大家好奇也正常。"
"可我听得出来,他们是在责怪我不孝顺。"我苦笑道。
丈夫叹了口气:"城里人和农村人的观念不一样。在他们眼里,媳妇就应该常回婆家看看,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你不用在意,慢慢他们就会理解的。"
正说着,婆婆从堂屋出来,手里拿着两个包裹:"这是给你和孩子准备的。"
我打开一看,是两件手工毛衣,针脚细密均匀,一看就是费了不少工夫。毛衣的颜色是淡蓝色,正是我最喜欢的颜色。婆婆怎么会知道?我疑惑地看向丈夫,他只是微微一笑。
另一个包裹里装着几罐腌菜,婆婆说:"这是我自己腌的,带回城里给孩子尝尝。城里再好,也吃不到家乡的味道。"
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抱住婆婆哭了起来。这一刻,我感到无比的愧疚和感动。婆婆轻轻拍着我的背,就像安慰一个受伤的孩子。

午后,丈夫找了个借口出门了。婆婆拉着我坐在堂屋的火炉旁,一边烤火一边聊天。屋外的阳光照进来,将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
"嘉仪,有件事我得跟你说。"婆婆神情突然严肃起来。我的心咯噔一下,不知道是什么事这么严重。
"明河可能没告诉你,去年他厂里改制,他被下岗了。"婆婆缓缓道出了一个我不知道的事实。
我惊讶地瞪大眼睛:"什么?他怎么没告诉我?"
"他不想让你担心。"婆婆继续说,"这孩子从小就要强,有啥事都憋在心里。下岗后,他瞒着你去县城打零工,一边找新工作,一边攒钱。"
我的心像被针扎了一样疼。丈夫每天准时出门,晚上回来时总是那么疲惫,我还以为是工作太累了,却从来没有问过他具体的情况。
"他说什么都不肯让你知道,怕你担心。"婆婆说,"昨天院子里那些东西,是村里人知道你们回来过年,特意送来的。大家都说,明河娶了个有出息的媳妇,现在虽然遇到困难,但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我的眼泪又一次涌出来。这一年来,丈夫默默承受着下岗的压力,却不让我分担半点;婆婆远在村里,却时刻牵挂着我们的生活;村里的乡亲们,即使生活不富裕,也要送来最好的年货...这一切都让我感到无比温暖和愧疚。
"娘,您别担心,我会和明河一起度过这个难关的。"我握住婆婆的手,坚定地说。
婆婆笑了,眼角的皱纹像绽开的花:"我知道,你是个好媳妇。明河娶你,是他的福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