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

贵州属于哪个省哪个地区(广西贵州属于哪个省哪个市)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4-06-11 14:45:29作者:YD166手机阅读>>

随着又一个城市的人口数据公布,2023年全国主要城市人口增量排名情况再次发生变化。

日前,2023年贵阳统计公报披露,截至2023年末,贵阳常住人口为640.29万人,比上年增加18.25万人。这一增量仅次于合肥,位居全国第二,超过了一批人口、经济大城。并且,近两年贵阳常住人口增幅居全国26个省会城市首位。

作为经济和人口总量都并不算太突出的内陆省会城市,贵阳的这一表现令不少人感到意外,颇有“黑马”气质。这样的贵阳,到底是如何炼成的?

贵阳,年轻的城市

其实,与前些年一些人口大城动辄每年数十万的人口增量相比,贵阳常住人口增长的绝对数量并不算很拔尖。比如,到2023年末,贵阳的常住人口也仅有600多万,这在千万人口城市已遍地开花的今天,只能算是比较“普通”。甚至,即便在贵州省内,作为省会城市的贵阳,常住人口规模也仍低于毕节和遵义,只能“屈居”第三。

但是,在全国总人口进入负增长的大背景下,贵阳的人口增势贵在持续和稳定。目前,贵阳常住人口已连续44年保持正增长,并且连续三年人口净增量达到10万人以上。2023年增长2.9%,增幅超全国3个百分点。

之所以如此稳定,不得不提贵阳人口的一个重要特点——老龄化程度相对较低、出生率相对较高。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贵阳市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为79.62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3.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5.4个百分点。在全国主要重点城市中,贵阳属于人口年龄结构相对年轻的城市之一。前些年,贵阳还获得“最年轻城市”称号。

这种人口年龄结构优势,直接反馈到了出生率上。以2022年为例,贵阳常住人口出生率为8.7‰,比全国高了接近2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达到4.6‰。可以说,贵阳的常住人口能够持续保持稳定增长,自然增长功不可没。这也表明,在人口加速老龄化和负增长的大背景下,贵阳的人口结构红利仍在。

事实上,这也是整个贵州省的优势。2023年贵州省出生人口41.1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65‰,高于全国4个千分点以上。受益于此,2023年贵州省常住人口增加9万,成为中西部地区仅有的三个保持常住人口增长的省份之一。

“三大亮点”的吸引力

当然,贵阳常住人口增长,也离不开人口机械增长的贡献,也即保持了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

和大部分城市一样,在近些年越来越激烈的人口竞争中,贵阳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抢人”政策。如贵阳是全国较早实行“零门槛”落户的省会城市,突出“三最”特点:落户政策最宽松、落户流程最方便、落户时限最快捷。

同时,还推出“强人才”计划,聚焦高校毕业生、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依托省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人博会“绿色通道”、编制外引才、柔性引才等,拓宽引才聚才渠道。如发放“筑才卡”24万余张,给予企业引才补贴和各类人才津补贴,人才数量连续三年增长11万人以上。

不过,一座城市要吸引外来人口,“抢人”政策的发力只是其一,更重要的还是要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这方面,贵阳有几个突出的亮点,为持续构建人口吸引力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是,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公开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20年,贵阳地区生产总值从1121.82亿元增加到4311.65亿元,增幅达到284.3%,在全国主要城市GDP增幅排名中位列第一。

虽然说,这种高增速,与贵阳本身的经济底子较薄,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伴随的高投资有关,但一座城市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阶段,一定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释放更大的市场空间,从而为增强人口承载力、吸纳更多人口提供根本支撑。

二是,产业升级有特点。作为内陆地区且非头部的省会城市,贵阳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气候优势,于2013年就开始敏锐地布局大数据产业。经过十年努力,如今大数据产业已成为贵阳乃至贵州的一张引人注目的名片。近年来,贵阳还加快提升通算、智算、超算规模,成为全国智算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一个具有标志性的指标是,2023年,贵阳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超过50%。

大数据产业的成功布局,不仅抓住了新一轮数字经济发展的风口,为更多新兴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树立了新的城市形象、讲出了新的城市故事,在重塑城市文化、增强开放活力等多方面都带来积极助力。这种产业升级的路径,跳出了既有的区位、产业基础限制,在内陆地区堪称是独树一帜,也自然为吸引人口,尤其是年轻人口增添了重要砝码。

三是,抓住了“网红城市”红利。近年来,互联网流量效应下,各色“网红城市”层出不穷,而贵阳凭借富集的文旅自然资源、突出的气候优势、有特色的民俗风情等特点,成为保持“长红”的“网红城市”之一,在全国的能见度和存在感不断增强。如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中,贵阳位居全国热度城市前十。而流量效应的加持,不仅是为城市聚拢了人气,也增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吸引更多人口奠定了基础。

为什么说贵阳的上升空间还很大

在根本上说,贵阳人口规模以一种较稳定的节奏不断壮大,是与整座城市方方面面综合表现的提升相辅相成的。比如,2023年,贵阳常住人口创新高的同时,经济总量也取得重要突破——首次站上5000亿新台阶。

并且,如贵阳人口结构的“年轻态”所示,这座城市在人口、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依然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有着仍待释放的“后发优势”。

一是,它的常住人口仍不到700万,并且在全省的经济首位度也只有25%左右,在中西部地区依然处于较低的水平;二是,近年来,贵州大力实施“强省会”战略,在各方面为贵阳的发展壮大,提出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

根据贵州“强省会”五年行动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到2025年,贵阳GDP要达到7000亿元以上、首位度达到27%以上、城区常住人口超过500万,综合经济实力、科技创新能力在省会城市中实现赶超进位,加快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特大城市。这是任务和挑战,但也意味着城市发展的巨大机遇和空间。

当然,与一些在各方面都更强的头部城市相比,贵阳的综合能级依然有待提升。并且,在城市常住人口不断增长的另一面,城市的就业机会、公共服务能力、产业实力等也在遭遇更大的考验。同时,还需要处理好过去高增长所遗留的一些问题。

贵州属于哪个省哪个地区,广西贵州属于哪个省哪个市(1)

海报设计:祝碧晨

,

栏目热文

贵州是南方还是北方(贵州属于南方还是北方好)

贵州是南方还是北方(贵州属于南方还是北方好)

近日,“什么才是暑期旅游最佳的避暑胜地”引发网络热议。 文旅部调查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传统高温城市的整体出游意愿达到9...

2024-06-11 14:38:01查看全文 >>

贵州有多少个市(贵州88个县一览表)

贵州有多少个市(贵州88个县一览表)

贵州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里地域辽阔,高山延绵;这里物产丰富,瓜果飘香; 这里的民族,能歌善舞;这里的风景,美如画卷。这里...

2024-06-11 14:11:01查看全文 >>

世界三大河是哪三大河(世界大河排名前十)

世界三大河是哪三大河(世界大河排名前十)

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是南亚的一条大河,主要流经印度和孟加拉国两个国家,最后注入孟加拉湾。雅鲁藏布江发源于青藏高原...

2024-06-11 14:31:54查看全文 >>

长江里可怕的生物(长江里面有什么可怕的生物么)

长江里可怕的生物(长江里面有什么可怕的生物么)

如果你在水边游玩,钓鱼或者游泳时,突然发现一条大鳄鱼正虎视眈眈的看着你,或者朝你游过来,会是什么感受?生活在长江边的武汉...

2024-06-11 14:24:52查看全文 >>

黄河入海口是黄海还是渤海(黄河入海口在渤海好还是在黄海好)

黄河入海口是黄海还是渤海(黄河入海口在渤海好还是在黄海好)

导读:黄河入海口在哪个海?有哪些值得打卡的景观?哪个季节适合去旅游?黄河入海口在渤海,具体地址是渤海与莱州湾的交汇处,山...

2024-06-11 14:44:46查看全文 >>

长江全程路线图(长江经过的城市路线图)

长江全程路线图(长江经过的城市路线图)

记得上小学时,讲到长江这个知识点,老师说长江发源于青海,流经青海、西藏、四川……等等,我告诉老师,长江是先流经四川的。老...

2024-06-11 14:47:23查看全文 >>

长江的流经线路图简笔画(长江的水系图怎么画并标注简称)

长江的流经线路图简笔画(长江的水系图怎么画并标注简称)

锦屏水电站二滩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瀑布沟水电站龚咀水电站映秀湾水电站渔子溪水电站太平驿水电站紫坪铺水电站铜街子...

2024-06-11 14:09:34查看全文 >>

长江流经路线图讲解(长江在江苏省流经的路线图)

长江流经路线图讲解(长江在江苏省流经的路线图)

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的 唐古拉山脉 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干流流经 青海 省、 西藏 自治区、 四川 省、 云南 ...

2024-06-11 14:53:56查看全文 >>

嘉陵江起点和终点(嘉陵江起点经过哪些地方到达终点)

嘉陵江起点和终点(嘉陵江起点经过哪些地方到达终点)

嘉陵江干流长约1100千米,全流域面积约16万平方千米,是长江流域面积最大的支流。嘉陵江支流众多,水系整体上呈树枝状,涪...

2024-06-11 14:09:25查看全文 >>

贵州十大最美古村落(贵州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绝美村落)

贵州十大最美古村落(贵州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绝美村落)

贵州,贵阳。郡在贵山之阳故名,因古代盛产竹子而闻名,故用“竹”的谐音“筑”来作为贵阳的简称。贵阳境内居有众多少数民族,风...

2024-06-11 14:46:57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