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是我们在科研中常需采用 的一种文体,因此怎么撰写必然地也会成为我们必需面对的一个问题。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点,在写作上有不同的要求;即使是同一文体,因其撰写内容的不同,在写作上也不可能完全一样。在赛恩斯编译看来,研究报告或可考虑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课题研究的缘起。此部分主要说明课题立项的背景及为什么要研究此课题。可考虑分为以下五点。第一点,课题立项的背景及相关情况。第二点,为什么要研究此课题,这里又可分为三个小点,第一小点,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有加以研究解决的必要;第二小点,综述对该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说明这些研究已解决了哪些问题,但在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或对哪些问题自己持有不同看法,因此有必要研究此课题;第三小点,说明自已有研究此问题的条件,比如了解相关情况,已进行过若干思考,有相关积累,对研究此问题有兴趣等。这三小点,构成何以会选择此课题的三个必备条件。第三点,核心概念界定,核心概念与课题研究的内容、范围、路径、走向密切相关,因此一定要在课题立项前将其含义及所确指的范围弄清楚。第四点,说明课题拟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预计在哪些方面会有所突破,也就是研究拟达成的目标。第五点,简要说明研究拟划分为哪几个阶段及拟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课题研究的过程。此部分主要说明课题主要分为哪几个研究阶段,每个阶段都开展了哪些研究活动,都研究、解决了哪些问题,都主要采用了什么研究方法,都取得了哪些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可采用纵、横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所谓纵,就是按照研究阶段及活动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叙写;所谓横,就是把相关的研究活动分成几类按类叙写。为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以采用横、纵结合,即按类叙写、每类的活动又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叙写的方法为好。对各项研究活动的叙写,能详尽些最好。至于在活动中主要采用了什么研究方法,可随文加以说明,不必单独列叙。
第三部分,课题研究的结论。此部分是对各阶段所取得的比较分散、深度可能也存在欠缺的研究成果的梳理、归纳、总结、提炼和深化,是整个研究报告的重点,是整个研究是否达成了预期目标的一个标志,也是整个研究报告撰写质量高低的一个标志,必须下力气写好。撰写时应统观全局,对研究过程中的相关情况、所进行的相关思考及所获得的相关认识、成果进行再思考,力求站位高一些,思考得全面、系统、深入一些,所得出的看法、结论尽量新一些。主要作理性的阐述,可以采用由分而合的写法,文字要尽量避免简单的重复,做好或详或略的处理。
以上三个部分,应相互照应,环环相扣。前一部分为后一部分做铺垫、打基础,后一部分是前一部分的自然延伸和必然结果,要把这一逻辑关系充分体现出来。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如已产生一定影响,可在结尾部分做一说明,以展示课题研究的价值。对所得到的方方面面的指导、支持与帮助,可予简要说明并致谢。不便列入研究报告主体的调查问卷等资料,可列为附件。
以上为研究报告撰写的大体思路,但显然这不应被视为一成不变的框框,而应一切从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出发,有所依循而又不拘一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