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国画——《奔马》
在上海期间,徐悲鸿还认识了复旦大学教授兼同乡蒋梅笙,同时认识他二女儿蒋棠珍(后改名为蒋碧薇)。徐悲鸿凭借出众的艺术才华得到了蒋家的赏识,经常邀请他来家做客。徐悲鸿看上了蒋棠珍,蒋棠珍也渐渐爱上了他。可是徐悲鸿已有家室,蒋棠珍更是13岁就有了未婚夫。堂姐做的媒,父母订的亲。男方是蒋家世交,苏州查亮采先生的儿子查紫含,门当户对。眼看婚期将近,蒋棠珍心乱如麻,徐悲鸿也心急如焚。
徐悲鸿油画——《少女蒋碧薇》
1917年,在获得赴日本东京研究美术的资助后,徐悲鸿找来朋友朱之洲给蒋棠珍传话,问她愿不愿意跟自己出国,与他私奔,蒋棠珍很快答应了。徐悲鸿暗自打理,把私奔策划得天衣无缝,带着蒋棠珍坐上了去日本的船。私奔到日本后,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日子不好过。徐悲鸿整日研习画作。他买书买画,国内资助研究日本美术的钱很快用光了。不到半年,俩人只好从东京回到上海。虽然私奔已经给蒋家造成了天大的麻烦,但是木已成舟,蒋家大度地接受了他们。他们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在一起了。
徐悲鸿国画——《雄鸡图》
二、留学欧洲,改良国画
从日本归国后,徐悲鸿受聘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在京期间,结识了蔡元培、陈师曾、梅兰芳及鲁迅等各界名人,深受新文化运动思潮的影响,树立了民主与科学的进步思想。1919年3月,在北洋政府的资助下,24岁的徐悲鸿携夫人蒋碧薇赴法留学,观摩了大量文艺复兴时期的优秀作品。徐悲鸿感到自己过去所作的中国画是“体物不精而手放佚,动不中绳,如无缰之马难以控制”。他刻苦钻研画学,并考入巴黎美术学校,受教于弗拉芒格先生,开始接受正规的西方绘画教育。
徐悲鸿油画——《蜜月》
弗拉芒格擅长于历史题材的人物画,其画作不尚细节的刻画而注重色彩的和谐搭配与互衬,对徐悲鸿日后油画风格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此期间他有幸结识了著名画家柯罗的弟子艺术大师达仰,每星期日携画到达仰画室求教。达仰“勿慕时尚,毋甘小就”及注重默画的艺术思想对他启发较大,使得他没有追随当时法国日渐兴盛的现代派画风,而是踏踏实实地钻研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学院派艺术,在继承古典艺术严谨完美的造型特点的同时,掌握了娴熟的绘画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