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完孩子已经有一年多,但却一直对于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很茫然,如何让我的孩子在一个有爱的环境下成长?什么样的爱就是理性的?我该怎样去养育我的女儿?抱着这样的疑问我买了很多本书,希望能从书本中解答我的诸多疑问。
首先阅读的是宁十一编著的《父亲的格局,母亲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全书共分为四章,分别强调了父亲的格局,母亲的情绪,父母的影响,家庭的氛围对于孩子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我印像最深的是书本中提到的,成长的好榜样是父亲的格局,教育的好方法是母亲的情绪,教育的本质是父母的自我修行,成长的本质是孩子的自我成长,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是彼此肩并肩成长。
让我想到了我的童年,童年时期我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在家里务农,照顾我和幼小的妹妹。父亲在家的时日较少,以至于童年时光里与父亲的回忆少之又少,上学时候没有学费,是母亲拉着我的小手在开学的前一天去邻居家借钱,肚子疼是母亲背着我去隔壁村里找大夫。感谢母亲强大的稳定的内核情绪,培养了我的好性格,让我在有爱的环境下健康茁壮成长,虽然我没有感受过爷爷奶奶的爱, 但是母亲给予的爱足以温润我一辈子。在后来的时光里,我不需要用我的一生去治愈童年。因为母亲给予的爱很丰腴。
虽然对父爱没有什么印象,但是在我工作成家之后,却让我感受到了沉甸甸的父爱,父亲叮嘱我在工作之余好好学习专业上的知识, 在他看来,他没有多少文化,需要用体力来挣钱,尝尽人世间的冷暖。他希望我在高楼大厦里工作,至少不用去风吹日晒,他希望我不用看人的眼色生活,他希望我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就能养活我自己,我想我应该让父亲失望了,我是养活了自己,可我没有活成他想要我成为的那个样子。父爱这么多年的沉默,对我的人生成长有影响吗?肯定有,至少我不够勇敢,不够坚强。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不够强大。后来的后来我感受到了父爱的厚重, 那个时候我已经足可以保护我自己了, 而我的性格里面缺失的那一部分,也是深深的落下了印记,无法抹掉。
我不能埋怨父亲,因为父亲用他仅有的文化程度已经很努力再去支撑这个家了。他已经很努力在爱我了。
而如今我也成为了父母, 我学着父母当时看爱我的样子, 去爱我的孩子,我深知一个孩子健康的性格离不开父母双方的培养,母亲的细腻,父亲的格局,要与孩子做朋友,真情有温度的平等沟通。 父亲的格局,母亲的情绪,家庭的氛围,都会对孩子成长产生极大的影响。俞敏洪说过,斤斤计较的家庭走不出胸怀博大的孩子。我们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所以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什么?不是买学区房,不是花费高昂的家教费用,而是夫妻恩爱互敬,父母相互恩爱,孩子才会有足够的安全感,才能更专心的学习成长,才能学会爱自己,爱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