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辈子再也不吃生的了,实在太可怕了......”现在回想起来,张先生还心惊胆战。
上个月,张先生和好友们约着去吃鱼生。饭后回到家没多久,张先生就开始咳嗽咳痰,体温也飙升到了39度。
怀疑是得了流感的张先生急急忙忙去了医院,一番检查后发现,右下肺有少许炎症,右胸腔有积液。医生判断这不是呼吸道感染那么简单。
在更细致的检查后,张先生被确诊患上了肝吸虫病,与之前吃的淡水鱼片有关。张先生很喜欢吃鱼片,每次都会蘸点芥末,以为能*死寄生虫。没想到虫子没*死,自己还感染上了。
从古至今,鱼肉以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好处多,成为国人餐桌上的心头好。但在2022年,却有一项美国研究表明,多吃鱼不好,甚至可能增加癌症风险,这又是怎么回事?
美国布朗大学研究人员曾在《癌症病因与控制》发表过一项研究:吃更多的鱼(包括金枪鱼和非油炸鱼),与更高的恶性黑色素瘤风险有关。
研究人员汇总了1995年至1996年从美国各地招募的491367名成年人的数据。这些平均年龄为62岁的参与者,向研究人员报告了他们在前一年吃炸鱼、非炸鱼和金枪鱼的频率及分量。
通过分析发现,与每天平均摄入3.2克鱼的人相比,每天平均摄入42.8克鱼的人患恶性黑色素瘤的风险增加了22%,仅在皮肤外层出现异常细胞(即0期黑色素瘤或原位黑色素瘤)的风险高了28%。
好好的鱼怎么会和恶性黑色素瘤扯上关系呢?研究人员推测,这可能与鱼类体内的污染物有关,如多氯联苯、砷、汞、二恶英等,这些都是明确的高危致癌物。
换句话说,就是海洋的污染绕了一圈回到鱼的体内,最终再进入人的身体。吃的鱼越多,人体内累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患癌风险就可能增大。
为了安全食用海鱼,美国FDA建议,吃海鱼时,特别是儿童孕妇吃海鱼时,最好去除鱼皮、鱼背部、侧部及腹部脂肪以及鱼内脏,因为这些部位更容易蓄积重金属和其他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