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另一伙人,则是以保和殿大学士索额图为主,觉得不能撤藩,对吴三桂等人要徐徐图之,以求万全。
但康熙是个年轻的皇帝,也是一个有着雄心壮志的皇帝,他有年轻人的热血和朝气,还是以纳兰明珠等人的建议为主,下令撤藩。

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吴三桂狗急跳墙,扯旗造反了,麾下叛军势大,一举攻克了四川、贵州、湖南、福建等地,内陆地区也有大批官员起兵响应,连朝廷派出的陕西经略都被人*了。
索额图见状趁机发难,上奏康熙此乃“撤藩激变”,要康熙处斩力主撤藩的人,以平息吴三桂等人的兵乱。
康熙听了沉默不语,明珠见状心中焦急,因为自己就是力主撤藩之人啊,索额图这岂不是要康熙*了自己?
于是纳兰明珠趁着下朝之后去求见康熙,心中准备好了说辞,只一句话便说到了重点上:“皇上熟读经史,可知汉景帝时七王之乱乎?”
康熙一听,心中顿时打了个哆嗦。

西汉景帝时期,也是各地刘姓藩王势力庞大,影响了中央,汉景帝听从了大臣晁错的建议,下令削藩,收回藩王权力。
结果也是把各地藩王逼反了,七个刘姓王爷以吴王刘濞为首,起兵作乱,打出了口号“清君侧,诛晁错”。
大臣袁盎也趁机劝汉景帝诛*晁错,以求兵乱平息,汉景帝竟然也真听信了袁盎的鬼话,将晁错腰斩了,又派袁盎出使刘濞,劝他退兵。
结果刘濞等人听了此事依然不肯退兵,反而嘲笑汉景帝为人软弱,刘濞还自立为“东帝”,对袁盎笑道:“我都成东帝了,难道还要向你那皇帝下跪吗?”
最终,还是周亚夫、窦婴等人出征七王,最终平定了叛乱。

纳兰明珠这话的意思已经非常明显了,此时的“三藩之乱”,和西汉时期的“七王之乱”何其相似,有“七王之乱”的前车之鉴,难道你康熙还会天真地以为,*几个力主撤藩的大臣就能平息叛乱吗?
人家早就想造反了,谁管你身边的人是怎么想的,反而是今天*了我们,以后恐怕就再也没人敢真心实意地为你出谋划策了。
一番话,彻底安定了康熙的心思,第二天上朝,索额图等人再次请求康熙“早做决断”,康熙闻言厉声道:“撤藩之事乃是朕的主意,与他人何干?朕是最大的撤藩之人,难道大学士想*了朕吗?”
索额图一听,赶紧磕头谢罪,口称不敢,康熙见状又道:“吴三桂等人狼子野心,撤藩不撤藩,他都会造反,还不如我们提早动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