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官们能够坐上尚书、侍郎的位置,那一个个都绝对是人精,什么能认,什么不能认,他们心里门儿清。
这么一来,康熙心里就更犯嘀咕了,按照这些官员所说,明珠绝对没有造反,也没有贪污,那所谓的结党营私中的“营私”也就不存在了,最多就是结党罢了,但哪有因为官员结党就治罪的呢?总不能说因好交朋友就有罪了吧?
康熙又一想,真按造反或者贪污治明珠的罪,那他这份名单上的人估计都跑不了,把这些人都一锅端了,自己这朝廷上只怕就空了一大半了,
那索额图就没人制衡他了,总不可能自己打跑了一只狼,又来了一只虎吧,留着他俩对着掐,自己才能高枕无忧。

但明珠已经入狱了,要是把他平安无事放出来,自己这个皇帝未免太没面子了。
于是康熙下令,免去明珠一切官职,交由侍卫留用,算是让他回到了起点,但没多久,康熙便再次起用了明珠,让他跟随自己西征葛尔丹,并且官复原职。
可从此之后,康熙对明珠心里却有了一些忌惮,有什么事也不会完全听信他的建议了,也没有再对他委以重任,相当于把他闲置了起来。
康熙四十七年,明珠身患重病,不治身亡,终年73岁,也算得上是高寿而终了,明珠死后,康熙派三子胤祉代自己去祭奠明珠,也算是给了他一份荣耀。

明珠官场得意之时,不能好好克制自己,以至被对手抓住了小辫子,身陷囹圄。
但他却能顺势而为,将自己的罪行夸大,直接制造自己的把柄送给对手,让对手以此来攻击他,但这更大的把柄却是让康熙起疑了。
这就像是一个小偷,说他偷了个钱包,这大家都会相信,但如果说这个小偷把美联储的金库给搬空了,那只怕大家都会认为这是在开玩笑。
明珠此事便是此理,他利用了人们心理,以退为进,最终能够官复原职,虽然从此以后不再得到重用,但好歹也算是有了一个善终,当真也算一种智慧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