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门介绍轻武器的权威军事刊物!
源于艰苦环境,建功抗美援朝:记54式7.62mm冲锋枪(上)发展历程及装备使用
【上篇回眸】
54式7.62mm冲锋枪源于苏联著名的PPS-43。PPS-43于抗战后期的1945年进入我国境内,此后该枪相继经历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在战场上发挥了极大作用。1950年代,在*、徐向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下,PPS-43仿制成功而成为54式冲锋枪。1956年,54式冲锋枪停产。
本文下篇将全方位介绍54式冲锋枪的结构性能、动作原理及其最终的命运。

全枪脉络细剖析
尽管以PPSh-41为蓝本仿制的50式冲锋枪以结构简单而著称,但54式的设计比它更简洁。54式是一种采用开膛待击、自由枪机自动原理的冲锋枪,只能连发发射。
该枪大量采用冲压件,相关零件大多采用铆接和焊接的方式加工,最大限度地减少需要机加工的零件数量,尽量不使用紧配合等要求较高的工艺,因此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54式冲锋枪可分为上机匣组件、枪机与复进机组件、下机匣组件和弹匣4大部分,其中上机匣组件是全枪最主要的部件,起到连接其他所有部件,并容纳枪机系统完成连发发射全过程的重要作用。
上机匣组件
上机匣组件为整体结构,其主要由机匣本体、枪口装置、准星部件、枪管、枪管节套、枪管支撑板、表尺部件、枪托组件等构成。其中机匣本体采用整块厚钢板冲压成形,其断面呈“∩”形,前部比较细,基本包裹枪管,射击时可以握持,起到护木的作用,但机匣下部是敞开的,与50式冲锋枪有所不同。机匣本体上表面及两侧开有若干圆形散热孔,用于减轻机匣质量,并在射击时促进空气流通,以便枪管散热,而50式的散热孔与其形状不一样,是四角为圆弧过渡的长方形。
机匣最前端铆接有枪口制退器、准星部件和枪口定位片等零部件。这些部件乍看上去似乎平淡无奇,但细细分析,其中却蕴含了设计者的巧妙构思。
该枪枪口制退器和准星护翼是一个整体,护翼的前伸部分向下折弯到枪口之前并折回固定在枪管口部,形成制退器,这是设计上的一个极具巧妙之处。
54式冲锋枪枪口定位板为冲压折弯的“∏”形零件,中间开有与枪管前端相配合的孔,通过左右两处点焊固定在机匣的前部,并用两个铆钉进一步固定。定位板压住枪口制退器向后折回的部分,整体与枪口制退器形成“十字交叉”的空间关系。
枪口制退器从正前方看是近似三角形的形状,制退器内部下表面的面积比上表面的大,这样火药燃气对下表面的冲击力比对上表面的大,可以减轻枪口上跳,降低射弹散布。这种设计与50式冲锋枪机匣前端的整体式上斜面制退器可谓异曲同工,但结构要简单得多。

1-准星和准星滑座;2-准星护翼兼枪口装置;3-准星座(可见其固定铆钉);4-枪口定位板(可见左右各 一固定铆钉);5-枪口
54式冲锋枪枪口装置及准星特写
准星部件由准星滑座、准星和准星座组成。准星滑座中间开有螺纹孔,用于安装准星。准星下部为带有外螺纹的圆柱体,并在中央加工出缺口,使其具有一定弹性,这样在旋入准星滑座后不会松动。准星上部为圆柱形,左右各切除一部分,便于用准星扳手卡住来调整高低。准星滑座与准星采用过盈配合一同安装在准星座中间的槽中,可以通过准星护翼上的孔来移动准星滑座,调节准星的左右位置。准星座为“凸”字形,其通过前后两个铆钉压住准星护翼,并铆接在机匣前端上部。
上机匣左侧外部铆焊有一个由钢板冲压折弯而成的前背带环,后部装有枪管节套和枪管节套支撑板。枪管节套为厚壁筒形,其前上方通过一个铆钉铆接在上机匣上,后上方切除,使后下方呈半圆形供弹斜面。枪管节套支撑板为“∏”形钢板冲压件,其上平面与枪管节套底部平面接触,前平面与枪管节套后部接触,并且支撑板上开有一个方槽,枪管节套刚好卡入这个槽内,借此来给枪管节套定位,并防止枪管节套转动。支撑板下部与上机匣点焊在一起,前部左右由两个铆钉固定,后部开有左右相贯的通孔,通过一个空心销与下机匣前部相连。
枪管前端通过枪口定位板上的圆孔定位,后端嵌入枪管节套,并且用一个空心销与上机匣、枪管节套和枪管节套支撑板固定在一起。上机匣在弹膛后面右上方开有一个长腰形抛壳窗,尺寸较大,可以提高抛壳的可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