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打假行动主要通过央视“3·15晚会”和市场监管部门的集中执法行动曝光各类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以下是近年来典型的打假案例分类整理,涵盖多个领域:
以下都是近几年较红的几例打假案例。家人们在购物时一定要擦亮眼睛,大家要是还有别的大家产品欢迎在评论区补充,给我们互相提醒互相监督。
一、食品安全领域
1. 老坛酸菜“土坑腌制”事件(2022年)
曝光内容:湖南插旗菜业的酸菜包在露天土坑腌制,工人赤脚踩踏、乱扔烟头,卫生条件恶劣。
2. “假香米”事件(2023年)
曝光内容:安徽等地企业用香精勾兑“泰国香米”,冒充进口大米高价销售。
二、汽车行业
1. 大众汽车DSG变速箱缺陷(2013年)
问题:大众汽车双离合变速箱存在动力中断隐患,但厂商隐瞒缺陷。
结果:大众召回38万辆问题车,推动中国汽车“三包”政策完善。
2. 宝马4S店人脸识别偷拍(2021年)
曝光内容:多家4S店未经同意采集客户人脸信息,用于差异化报价。
三、互联网与科技
1. 手机APP窃取隐私(2021年)
- 案例:部分求职、健身类APP违规收集用户通讯录、定位等数据。
整改:工信部下架百余款违规APP,推动《个人信息保护法》落地。
2. 直播电商虚假宣传(2023年)
曝光内容:主播编造“缅甸翡翠”故事,用廉价石英岩冒充高价玉石。
四、医疗健康
1. 非法医疗美容乱象(2021年)
曝光内容:无资质机构注射假玻尿酸、劣质肉毒素,致消费者毁容。
行动:全国查处非法医美案件超5000起,加强行业准入监管。
2. “神医”虚假广告(2020年)
案例:假扮专家推销“神药”,宣称可治愈糖尿病、痛风等慢性病。
五、日常生活消费
1. “瘦肉精”羊肉(2021年)
问题:河北青县养殖户违规添加瘦肉精喂羊,流入多地市场。
2. 废旧钢筋翻新(2021年)
曝光内容:广东企业将废旧钢筋拉细加工,冒充合格建材销售。
六、消费者如何参与“打假”?
1. 投诉渠道
12315热线/平台:全国市场监管投诉举报热线(网站、APP、小程序均可提交)。
向消协举报:各地消费者协会受理群体性投诉。
2. 证据保留
- 留存购物小票、合同、聊天记录、问题商品照片或视频等。
3. 法律途径
- 若协商无果,可向法院起诉,主张“退一赔三”(欺诈行为)或“退一赔十”(食品安全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