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自己口才不好,但又不知道怎么锻炼;锻炼又很难坚持下去,怎么办呢?
在我看来,想要提高自己的口才能力,有四件事是比较重要的,就是:
1,每天能坚持大声开口;
2,塑造适合自己的语言表达形象;
3,通过阅读积累表达素材;
4,实践中完成设定说话的目标。
对于一个“口才新手”来说,这四件事在刚开始锻炼口才的时候,是最重要的。
按照“二八定律”的解释,20%的事情决定80%的结果,那么只要做好这四件事,就能让你的口才能力得到提升,胜过你看各种各样关于说话技巧的文章。
下文就来简单说说,这个流程具体的做法。
我在以前的文章说过,很多说话不好的人,因为长期不说话,导致口腔肌肉的灵敏度下降,于是说起话来就很难做到流利和自然。
正如你长期不做运动,你的身体就很难养成一种灵活性,这时突然让你玩一些“障碍赛”类的游戏,又跳又爬又蹲,你也笨拙得如小孩子一样。
所以,刚开始锻炼口才的时候,不管在生活中你没有开口说话的机会,每天保持一个大声朗读的习惯,既可以让自己的口腔肌肉得到锻炼,而且还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流利说话”是怎么一回事。
是的,这就是口才的“早操”,让我们的口腔肌肉活络起来。
疫情之前,每次我去跟客户谈事情,为了让自己的表达更顺畅,我都会花十几二十分钟,去做这样的一个“朗读早操”。
当我的口腔肌肉打开了,那么跟客户谈事情时,就会更加容易,不会有一种想说话,嘴巴却笨拙得说不出来的感觉。
也就是说,不管你对于口才能力的提升,有什么样的需求,每天坚持朗读至少二十分钟,把它变成一个吃早餐的习惯,任何时候,对我们的表达能力都会有帮助的。
那问题是,朗读什么素材才好呢?
其实什么样的素材都可以,但你最好做到以下两点:
1,朗读的时候尽量张大口腔,让嘴巴活动的幅度去到自己的极限,千万不要简简单单地嘴巴微张那样做,这没效果的。
2,朗读的时候要用你的腹部发力发声,这就是所谓的“腹式呼吸法”,呼吸的时候,把气吸到腹部,然后顶着腹部来发力去出声。这样,你才有足够的气息去支撑你说一大段话,而且不会有“断气”的感觉。
当然,如果你还是不知道朗读什么,就用以下素材吧:
- 有些人会在你的人生里来了又走,但只要有那些愿意停留的人便已足够。原来以为,争吵就是争吵,至少在争吵中可以知道,彼此的需要。后来,争吵变味了。你吵的时候,某人沉默了,不言语;某人吵的时候,你也沉默了,转身离去。一个沉默,并不是代表什么,只是想去证明:你还是不懂我!
- 一个人的幸福,一定是只有自己才懂得快乐。不要跟自己过不去,不要纠结于别人的评说,照着自己舒服的感觉生活。幸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的幸福,不在别人眼里,而在自己心里。若爱,请深爱;如弃,请彻底。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
- 做一个强者,首先是做一个精神上的强者,一个坚韧不拔威武不屈的强者。世间几乎不存在人类无法克服的艰难困苦。在你面临绝境或行将没顶之际,在你气喘吁吁甚至精疲力尽之时,往往只要再坚持一下,奋力拼搏一下,困难就会被征服了,你会因此而变得更强。
最好能做到“熟读成诵”,不看着文本都可以脱口而出的程度。
你有没有发现,当你学了很多口才技巧之后,在现实生活当中,你还是不敢说话?
答案很简单,因为你锻炼的这些技巧,跟你当前自身的“说话形象”,并不相符,所以你无法突破自己的心理限制。
什么意思呢?
就是如果你平常是一个内向的人,说话往往“一句起,两句止”,那么突然让你说出一大段话,你就会感到心理上的不适应,好像不符合自己的行为习惯似的。
这个时候,你就会产生一种认知上的冲突,觉得自己这样做有点丢脸,丢自己固有形象的那个脸,然后你就会退回到自己形象的舒适区当中,继续沉默寡言了。
而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学了各种各样的说话技巧,但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没办法让自己脱胎换骨的真正原因。
是的,你要想从“不会说话”变得“会说话”,首先你要解决自身说话形象的问题。是你当前的形象,限制了你表达能力的发挥。
如同一个不会开玩笑的人,你突然让他讲笑话,他就会觉得“哎呀,这不是我啊,我平时不是这样子的,不会说这些色色的笑话的”,然后就各种不好意思。
那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