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摧毁南美橡胶工业的是一种病害。1905年,巴拿马橡胶园出现了一种橡胶树病害,命名为“南美叶疫病”。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南美叶疫病”肆虐中美洲,并在1930年蔓延到巴西。“南美叶疫病”是由一种叫做叶枯病的真菌引起的。这种真菌喜欢感染橡胶树的幼嫩部位,尤其是幼嫩的叶子。受叶枯病侵染的橡胶叶片大量死亡脱落,严重损害了橡胶树的生命力和橡胶生产能力。

破坏力巨大的南美叶疫病并不是一种新的疾病。它在自然界存在已久,但从未大规模流行。这是因为南美叶疫病依靠孢子在树间传播,其孢子大小相对较大,不易被风传播。在自然界中,南美叶疫病的孢子常常被病叶上的雨水冲走,然后通过雨水的流动或污染传播给动物。在雨林中,橡胶树分布稀疏,树与树之间的距离非常大。雨水和动物传播很难突破这一空间障碍。然而,在人工林中,情况则大不相同。橡胶树相距很近。溅在橡胶树叶子上的水很容易把孢子从一棵树转移到另一棵树上。这种便捷的传播途径使橡胶园一旦发病就无法控制。
面对猖獗的病害,巴西橡胶种植园主不得不反复喷洒*菌剂,以保护橡胶树免受南美叶疫病的侵袭。然而,大量使用*菌剂的成本负担进一步削弱了巴西橡胶工业的竞争力。科学家们还试图开发抗南美叶疫病品种。然而,他们失望地发现,抗病性好的品种往往产胶能力差,而高产品种对南美叶疫病敏感。有科学家发现,橡胶树的胶乳生产主要依赖树干,南美叶疫病的主要感染部位是叶片的冠部。所以他们采用人工嫁接的方法,把高产品种的树干和抗病品种的树冠结合起来。这种优势互补的结合,可以同时实现高产和抗病;然而,嫁接的成本对于橡胶种植者来说也是难以承受的。

在南美叶疫病的侵袭下,巴西的橡胶工业正在萎缩。到1940年,巴西的橡胶产量仅占世界橡胶产量的1.3%。过去的橡胶王国已经彻底沦陷。
如今,南美叶疫病的阴影并没有消失。东南亚和南亚的橡胶种植园非常单一。它们基本上是100多年前英国人带来的数百棵橡胶苗的后代。这些品种对叶枯病的抗性不高。一些地区集中种植的橡胶树甚至绵延数百公里,为叶枯病的流行创造了条件。如果有人有意或无意地将病原菌孢子带入种植园,可能会导致南美悲剧重演,给世界橡胶工业带来严重影响。如何规避风险,打赢与南美叶枯病的斗争,是摆在科学家面前的一个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