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素描嘴唇的作画步骤,结合整体观察、方体结构、透视原理和光影分析,帮助您系统掌握嘴唇的立体表现:
一、整体观察与定位
1. 比例与位置
- 确定嘴唇在面部的位置:通常位于鼻底到下巴的1/3处(具体比例需根据模特调整)。
- 用轻线条标出上下唇的宽度(嘴角间距)、高度(上下唇厚度)及人中位置。
2. 外轮廓概括
忽略细节,用直线或弧线概括嘴唇整体形状:
上唇呈"M"形,下唇呈"U"形。
注意人中凹陷处的三角形区域。
二、方体结构分解
1. 几何化理解
-将嘴唇想象为附着在圆柱体上的块面结构:
上唇:分为左右两个斜面,中间(人中)为凹面。
下唇:近似半圆柱体,底面与下巴连接处形成阴影。
用硬铅笔(2H)轻勾出块面转折线(如唇峰、嘴角、下唇底面)。
2. 分面处理
将上下唇分解为4-5个关键块面:
上唇:中央凹陷,两侧向嘴角倾斜。
下唇:中间凸起,两侧向嘴角收窄。
三、透视关系处理
1. 中线与对称性
画出面部中线,确保左右唇峰、嘴角对称(非正面角度时需遵循近大远小原则)。
2. 角度调整
侧面:强调上下唇前后叠压关系,弱化远侧嘴角。
仰视:下唇厚度增加,上唇底部可见更多内面。
俯视:上唇面积增大,下唇顶部边缘线更明显。
四、光影与体积塑造
1. **光源分析**
- 假设单一主光源(如左上45°),确定:
- 亮部(下唇顶部、上唇边缘)
- 明暗交界线(上下唇转折处)
- 反光(下唇底面受环境光影响)
- 投影(下唇在下巴的投影)
2. 分层铺色
-用4B铅笔从暗部开始:
第一层:加深唇缝线、下唇底面、嘴角暗部。
第二层:过渡明暗交界线,上唇背光面用斜排线表现凹陷。
第三层:保留高光(下唇中央、唇峰边缘),用橡皮擦出反光。
3. 质感处理
- 轻扫细线表现唇纹(方向随唇部弧度变化)。
- 用纸巾揉擦暗部,强化虚实对比。
五、细节调整
1. 加强唇峰、嘴角的转折硬度,弱化唇边缘线(避免"勾边")。
2. 用橡皮提亮下唇反光和人中高光,增强立体感。
3. 检查整体:确保块面过渡自然,透视符合面部角度。
常见错误提醒
- 避免唇缝线过于生硬(需有虚实变化)。
- 下唇投影形状应与唇形和光源方向一致。
- 仰视角度时勿忽略上唇底面的厚度表现。
通过这种从整体到局部、结构到光影的系统方法,可以更科学地塑造出自然立体的嘴唇。练习时可多参考头骨模型或石膏唇部结构,强化体积认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