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蚕,算是不少农村人的童年玩物了,不少人会回忆自己以前趁大人不注意,偷偷拿几条蚕到学校,或直接放在铁皮文具盒里,或是偷偷逗女孩子。
可以说,蚕陪伴了大部分人的童年。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蚕,在最近却成了上太空的“贵宾”,小小地火了一把。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家蚕是从原来栖息在桑树上的野桑蚕演化而来的,而且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昆虫,它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
在我国的古代字体中,蚕是由天和虫子构成的,表示这种昆虫是上天的恩赐,也可以看出当时的人对这种昆虫的尊敬。
关于它们的历史传说,最早可以追溯到伏羲“化蚕”,嫘祖“教民养蚕”的故事。而且甲骨文中的象形字如蚕、桑、丝、帛等,以及关于祭祀蚕神的记载,均表明商代时期黄河流域的育蚕和丝织事业已经相当发达。
据说在最早的时候,黄帝战胜了蚩尤,建立了部落联盟。黄帝引领众人致力于生产发展,亲自指导种植五谷、驯化动物、提炼铜铁以及打造各式生产工具;至于衣冠的制作事宜,则交由正妃嫘祖全权负责。
当时嫘祖与黄帝团队分工制作衣冠,嫘祖负责原料,她带妇女采集材料。后来嫘祖因为事务繁重而病倒了,她身边女子摘了一些果子给她吃。
在搜寻果子的过程中,她们发现了特殊的白色“果子”,怎么泡怎么烧都弄不烂,甚至扯下来还有长长的丝叶。后来嫘祖亲自去观察,发现这种白色“小果”并非树上的果子,而是一种虫子口吐细丝绕织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