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旺火去年就开始着手研究了,前前后后花了很长时间设计研究,现在模型已经做出来了。不过这还不是最终样式,后续的改进方案我还在完善。”余满有眨巴着布满血丝的眼睛告诉记者,昨天他一个人一直琢磨调整设计方案忙到凌晨才睡。
在晋陕蒙地区,生旺火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春节习俗,主要表达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为了祈求来年红红火火、人丁兴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财源广进,人寿年丰,大年三十不论贫富,家家都会垒旺火。期间,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名曰旺火。待到午夜十二点,鞭炮齐鸣之时,将旺火点燃。点燃后,火苗从无数小孔中喷出,状若浮图,既御寒,又壮观。在余满有的土左旗老家,这种“旺火情节”更为浓厚,人们在夏天就开始筹备冬天过年的旺火,那时候煤稀缺就用煤面儿代替,混合着粘土的煤面儿在特制的模子里脱模成型,晾干备用,这些“特制的旺火砖块”留着过年垒旺火用。在余满有的记忆里,老家的大杂院里年的味道更为浓厚,穿新衣、垒旺火、糊窗花、做灯笼,童年就是家乡情结的串联……
1991年,余满有来到准格尔旗参加工作, 他发现在准格尔旗“垒旺火”也是当地过年过节前家家户户门前的一个重要的仪式,这里也保留着传统的“生旺火”的习俗,在这个产煤大县旺火仪式更为浓厚。由于旺火需要消耗大量的煤炭资源,且具有污染空气、易引发火灾等缺点,近些年各地开始逐渐推出烟花燃放和旺火限令、禁令。百姓环保意识提高的同时,之前火红的旺火消失了,很多地区严加管控垒旺火的行为,大伙也直呼,年味越来越淡了。
余满有从小就爱琢磨,特别是工作之余对小发明小创造特别感兴趣。“去年过年,三十晚上我带着儿子下楼,在小区基本没有什么人垒旺火,有几个开着车卖旺火的商家也被城管驱散,楼下有些冷清,大过年的没有什么气氛,这和我小时候印象中的年差距太大了”说起去年过年,余满有总感觉缺点什么。
也许就是那次经历,他就默默地想把儿时过年那种众人围着火红的旺火的那种热闹的场面还原回现在,2018年,余满有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亲手来制造自己想要的那种记忆里的旺火。妻子并不赞成,“自己工作之余看看书品品茶就已经很好了,干嘛要费时费力搞这个,还得往里砸钱”。倔强的余满有买了各种配件和各种工具,在“卧室里”开起了机械厂,动真格了。“那段时间,他就像魔怔了一样,不厌其烦的画图纸,查资料,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研究这堆旺火。”妻子说起丈夫的经历,乍听是责备,细品是心疼。
由于这个领域不是自己的专长,他对一些复杂机械原理总是整不明白,遇到难题经常独自琢磨到深夜,费时费力。“研发环保旺火过程中,最困难的事情就是模块设计,怎样让结构衔接可以使造型与实物一样。”余满有说。
模块设计过程中,他从书中和网上查阅了大量资料,尝试着使用不同材质,一次次失败,一次次尝试,每天家里都是稿纸和模具,爱干净的妻子没少因为这事跟他唠叨。一次去亲戚家做客,看到小孩正在堆积木,一块、一块、一块……这不就是他环保旺火模块的结构造型嘛。灵感一来,余满有掉头便走,回到家中他把“积木堆砌”原理运用到自己的“旺火”砖块中,他把第一版的设计图纸发给自己的一个南方朋友,按照自己的想法先制作第一批“砖块模型”。由于用到的“3D打印”技术的成本较高,为了节约成本,余满有拿着几个“3D打印的样品”,回到家里利用手头的材料和工具一比一的复刻了出来,从设计模型到样品的推出,耗时大半年终于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