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个人觉得,动画本是小孩子看的,成年人一般看古风的真人版,但小孩子呢,看大人的剧看不懂,所以有的主编就直接将真人版的古风剧编写成古风动画给孩子们看,个人觉得很有创意,挺好的,特别为小孩子们着想,个人也特别的支持这些古风动画,另外,大人们看真人剧小孩子看动画剧,小孩也不会去烦大了吗?大人们也不会看剧看的不爽
如何看待古风动画出现的意义?
首先,它是中国动画人在民族性表现上的又一次探索。从《骄傲的将军》开始,中国动画开始强调民族性,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老一辈动画人通过《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三个和尚》等一系列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动画作品,使“中国动画学派”屹立于世界动画之林;后来进入电视时代,央视动画又通过《西游记》《哪吒传奇》《小鲤鱼历险记》《美猴王》4部作品,拓展了“中国动画学派”在电视动画上的轻快表达。到了21世纪,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我们需要一种更加新潮、时尚的民族性表达方式,国风动漫应运而生。
其次,国风动漫是中国动画人在“中立文化”表达上的一次探索。“中立文化”把意识形态和价值观隐藏在国际化审美中,采取让全球受众更易于接受的表达方式,比如美国的超级英雄文化、日本的“卡哇伊”文化等。中国动画此前非常强调民族性表达,使用了大量的民族符号,很多作品中国味道很浓,但反而无法真正走进国际市场。从某种角度来说,过于强调民族性,会使我们的作品在海外只能进入“猎奇”市场,而无法走进大众市场。因此,作为对中国文化中立化表达的一种探索,国风动漫或将使我们的动漫产品跨越猎奇的界限,更好地走向国际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古风动画的大部分作品仍停留在“过瘾”阶段。人物都是养眼的俊男美女,剧情都是火热的穿越玄幻,让观众看得大呼“过瘾”,但过瘾后细想有什么收获?好像没有。特别是一些修仙题材的国风动漫,在剧情上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如过于渲染暴力,两人一言不合就开打,宣扬的不是“和为贵”“美美与共”,而是实力至上主义;再如过于强调血统论,“人分三六九等,木分花梨紫檀”的论调难以唤起观众心中对生活的憧憬与进取心。
追求“过瘾”是人的本能需求,满足这种需求的文化产品我们往往称之为“快餐”,国风动漫不能止于做“快餐”。
未来的国风动漫应该向“内在美”阶段发展,要使其从表面的注意力产品发展为内在的情感力产品,因为真正能打动人的还是人性和情感。笔者认为,国风动漫应该少一些打怪升级,多讲讲团队、亲情、友情甚至爱情,少关注那些技能上的进步,多关注心理上的成长。塑造一个英雄,重点不在于讲他比别人修炼得快、比别人实力强大,而是要体现在他的家国情怀上,他战胜强大对手绝不仅仅靠武力,还要在德行上使对手折服。
追求“内在美”对应的是人的精神需求,好的国风动漫要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饱腹感和情感上的满足感,要能激发人们对中国文化内涵的自信而不只是对中国文化符号的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