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的一场疫情,使得各行各业都受到较大影响,也打乱了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节奏。除了疫情防控,“中小企业能否熬过这个寒冬”亦成为全民最关心的问题。
困境
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企业,除了公司员工难以返程复工、消费者需求大幅减少、正常运营收到严重负面影响外,还受到工资、租金等成本压力,企业现有资金流维持艰难,部分甚至面临歇业、*的风险。
从中国企业创新创业调查(ESIEC)课题组于2月10日开展的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小微企业生存状态专项调研结果显示:面临多重经营压力,15%公司考虑裁员。在疫情期间,有近九成(86.9%)公司面临成本压力,同时有近七成(69.7%)公司存在现金流短缺问题,而公司成本压力的主要来源是租金以及员工工资和五险一金,对于这两项有压力的公司分别占比59.13%和45.4%。为应对资金链短缺,企业主要采用商业银行贷款和降低运营成本的方式。
图源ESIEC课题组
对策由于疫情,有近半数企业合同履行出现问题,不少企业希望通过双方协商或者政府协调为主要手段来应对。据悉,中国贸促会商事认证中心已开发线上认证平台,能够“不见面办公”帮助企业线上办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合同履约问题。
面对疫情冲击,中国各部委、各级政府、金融机构纷纷纾困措施。而对于企业而言,最有效的两项政策为减免房租和电、气、物流等成本以及降低税率这类较为直接的政策。
图源ESIEC课题组
为帮扶中小企业共度难关,创成汇平台目前就统计了600多条自疫情以来有关的相关扶持政策。2月19日,宁波推出全国首个专门帮扶小微企业的政策性复工防疫保险,对因法定传染病导致停工停产的企业最高赔付10万元。这是宁波出台全国首个防疫情促复产保险八条专项政策后的又一个创新之举。隔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的通知,明确了免、减、缓三项措施,以减轻疫情对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影响,使企业恢复生产后能有一个缓冲期。
希望
在数字化时代,从商业模式到企业管理,中小企业如若能够洞察到新的趋势,做好全方位的对应规划,那么化危为机,就并非妄想。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传统企业受到极大的波及。然而疫情也催生出一系列化“危”为“机”。以华创资本所投资的每日优鲜为例,其官方数据显示,疫情至今,每日优鲜交易额增加300%以上,客单价已提升至120元以上。而在微信小程序上,仅除夕到初八,每日优鲜相比去年同期的订单量增加350%,实收交易额增长465%。其投资的“下厨房”也获得了井喷式的发展。同样是服务类企业,具备IT能力,并能迅速作出扩容反应的企业就抓住了其中的机会。
图源网络
深耕线上与数字化,可以是很多企业在2020年需要去进一步夯实与执行的重要战略方向。华创资本熊伟铭表示:“国内很多企业都遇到一个问题,就是企业由晓做大后不太知道该如何管理,因为思路和打法还在围绕创业时候的那套。沃尔玛作为全国最大的零售企业,但在IT能力上一直走在前面,紧跟每一轮的科技发展,所以能够一直不掉队。”
除了短期自救,如做业务调整和改变组织运营惯例外,企业还需要实施创新商业模式与构建危机管理体系两种战略应对重大外部危机的影响。企业在原有“互联网 ”转型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在数字化进程中开拓疆土,进而迎合消费者。同时,企业还需要利用大数据,对“互联网 ”转型机会上进行深挖,进而做出必要的调整。
企业当永远绷紧危机这根弦,防患于未然。对于已经陷入困境或者即将陷入困境的企业家来说,适当了解*法可能提供的经营策略甚至法律工具,如尝试借助重整融资的思路,用更为优厚的承诺,适当补充现金流,又或者把*程序作为度过危机的法律策略,积极筹划,或许还能置之死地而后生。
此次危机对企业来讲,既是挑战,也是历练。有危机意识,能做好充分准备,必能“熬”到春天的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