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在振动运动的同时还存在转动运动,红外吸收光谱是分子振动能级的跃迁(同时伴随转动能级的跃迁)而产生的,实际上是分子的振动与转动运动的加和表现,因此又称为分子振动转动光谱。接下来就让我们踏上旅程,去探索一下红外吸收光谱图的形成过程吧!
和可见光一样,红外辐射可以a、从物质表面反射b、被物质吸收c、穿透物质(如下图)。
物质吸收电磁辐射应满足两个条件:
(1)辐射应具有刚好能满足物质跃迁时所需的能量;
(2)辐射与物质之间有相互作用。
当一定频率(一定能量)的红外光照射分子时,如果分子中某个基团的振动频率和红外辐射的频率一样,就满足了第一个条件。为满足第二个条件,分子必须有偶极矩的改变。什么是偶极矩呢?我们知道,任何分子就其整体而言是呈现电中性的,但由于分子中的各个原子因外层电子得失难易表现出不同的电负性,使得分子显示不同的极性。我们通常用偶极矩μ来表示分子极性的大小(如下图):
只有发生偶极矩变化的振动才能产生可观测的红外吸收光谱。由于d的瞬时值不断在发生变化,分子的偶极矩μ也相应地改变。当一定频率的红外光照射分子时,如果分子中某个基团的振动频率和它一样,二者就会产生共振,此时光的能量通过分子偶极矩的变化传递给分子,增加了基团的振动能,振幅加大,这个基团就吸收一定频率的红外光,产生振动跃迁。
而当使用连续改变频率的红外光照射分子时,如果红外光的振动频率和分子中各基团的振动频率不同,该部分红外光就不会被吸收(如上图)。这样由于通过分子的红外光被吸收的情况不同,在一些波长范围内被部分吸收后变弱,在另一些波长范围内不被吸收,将分子吸收红外光的情况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记录下来,就得到该样品的红外吸收光谱图了。下图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记录红外谱图过程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