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首先表现在可持续发展的教师对中小学教育及整个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持、支撑作用上,它同时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可持续发展是教师适应教改需要、履行工作职责的有效举措
教师在中小学教育岗位上担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中,有一章专门讲“教师在探索新的前景”,其中讲到“教师在培养积极的或消极的学习态度上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教师还应努力把教育过程延伸到校外”。
广大教师要适应教师工作的这些新变化,就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追求,不断地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教师适应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其促进和推动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中小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关键在教师。
教师的发展状况与水平,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状况与水平。没有教师的超前发展和持续发展,就不可能有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高水平和高效益。因此,我们必须从教师队伍自身建设和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两个高度,来充分认识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意义和重要价值。
(2)教师可持续发展是教师实现生命价值、升华主体境界的明智选择
在国内有学者将教师成长划为“三个阶段”,即幼稚和欠成熟阶段、成熟阶段、专家型阶段。在幼稚和欠成熟阶段主要表现为初步认识教师的职业价值,教育技术较生疏,存在大量问题,或教育技术较差,工作陋习较多。在成熟阶段主要表现为认同职业价值,有较成熟的职业技术,忠于职守,勤于修养。在专家型阶段主要表现为高度体认职业价值,有高超的教育技术和专业研究能力。
在国外,也有学者将教师的发展模型概括为“四个阶段”,即适应阶段、定型阶段、突破阶段和成熟阶段,其中成熟阶段的标志是成为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它是教师发展的最高目标,也是终极目标。目前,我国大部分教师尚处在教师成长中第一种类型的第一阶段或第二种类型的第一、二阶段。
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教师不断地成长,不断地自我超越,从而实现职业生命价值的不断攀升,实现职业成长阶段的逐渐过渡。在这里,每个教师都要正确处理好奉献与进取、学生成长与个人自我成长的关系。教师的生命价值,不应仅仅体现在奉献上,体现在被教育对像的成长和进步上,它同时应体现在教育者自己的不断自我进取、不断地自我完善上。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升生命价值、升华主体境界的过程,也就是“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3)教师可持续发展是教师获得教育成功、享受教育幸福的重要条件
人们常把教师比作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职业的光辉,是因为它不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同时是一种享受幸福的职业。教师职业的幸福不是他人给予的,也不是社会所能封赐的,它全凭教师个人在职业生涯中的内心体验。有的教师教了一辈子的书,他似乎还从来没有体验到一种职业的幸福。
有的教师他只要站在讲台上、站在学生中间,他每时每刻都能体验到一种幸福,体验到职业生活的快乐。其根本区别就在于,前者只把教师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不求进取,更无创新之念,因而也享受不到职业的成功与快乐;后者能不断有新的追求,把职业生涯的每一天都看成是全新的、具有创造性的一天,在追求中体验快乐,在自我完善和发展中享受职业幸福。一个有理想、有志向、有境界的教师,就应该是一个享受职业快乐与职业幸福的教师,其条件就是实现自我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当一个教师觉得他的今天不同于他的昨天,他的明天又不同于他的今天,他就能时时体验到一种快乐和幸福。许多优秀教师,特别是已成为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都是教师职业生涯中的成功者、幸福者,也都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先行者、卓越的实践者。如果我们每个教师都能坚持“可持续发展”,那么中小学教育和教师,一定会真正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的职业生涯一定会显射出更加绚丽迷人的光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