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现状及思考和对策
作者:申丁来
当下,国内90%以上的企业,或优、或劣;或大,或小都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仿佛拿到了这个金子招牌,就拿到了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企业的质量管理就得到了快速发展,跨入了世界500强企业的管理水平。其实不然,大多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被其所累,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编制出来的一大堆所谓管理文件,往往被束之高阁,每一年复审时,才把它请出来,见见天日,成了企业的“鸡肋”和“包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根本原因在哪?如何破解?出路在哪?我根据自己多年地观察了解和亲身实践,谈几点自己的想法和感悟,以供参考。
一、ISO9000族标准的起源和企业实施认证的目的
ISO9000族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7年颁布的在全世界范围内通用的关于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方面的系列标准。199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对其进行了全面的修改,并重新颁布实施。2000年,ISO对ISO9000系列标准进行了重大改版,ISO9001是ISO9000族标准所包括的一组质量管理体系核心标准之一。ISO9000族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94年提出的概念,是指"由ISO/Tc176(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制定的国际标准。
ISO9001用于证实组织具有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目的在于增进顾客满意度。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扩大和日益国际化,为提高产品的信誉、减少重复检验、削弱和消除贸易技术壁垒、维护生产者、经销者、用户和消费者各方权益,这个第三认证方不受产销双方经济利益支配,公证、科学,是各国对产品和企业进行质量评价和监督的通行证;作为顾客对供方质量体系审核的依据;企业有满足其订购产品技术要求的能力。
凡是通过认证的企业,在各项管理系统整合上已达到了国际标准,表明企业能持续稳定地向顾客提供预期和满意的合格产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公司以顾客为中心,能满足顾客需求,达到顾客满意,不诱导消费者。
二、国家导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现实运行的实际情况
ISO9000族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7年颁布的在全世界范围内通用的关于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方面的系列标准,它融合了世界500强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思想及方法,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持续满足顾客的需求为目的。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进行科学公正地进行评估,减少或杜绝用户对供应商的第二方审核,用最少的成本实现企业供应链之间的互认,是企业进入龙头企业供应链的通行证,和最终客户购买符合满足要求产品的保障。
国家最早导入GB/T19001-1987标准等同于ISO9000-1987族标准,就是基于以上的目的和要求,提升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使企业的产品融入到国际化的产业链中,是我国企业进入到现代化质量管理的里程碑事件,是国家打造质量强国的重要抓手之一,但通过这几十年的运作和实践,出现了一些偏差,“经是好经”,被个别的“歪嘴和尚”给念歪了。主要表现为:
1 企业通过质量体系认证的光环跌落神坛
国家在刚导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时,具有一套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对认证企业要进行严格的考察,要对各个部门进行标准的学习宣贯,要培训一大批内审员并要通过严格的考试,是企业的一场质量革命,是企业的一项战略决策,要让每一个员工都认识到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是国家加入“WTO”,企业融入国际产业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管理规范的央企和大型的国营企业,大都为此成立了《质量管理体认证办公室》,专职负责此项工作,通过半年以上的不分白天昼夜地艰难整理梳理材料,马不停歇地对全体员工进行密集严格地培训,才可能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一旦通过,那就成为了企业对外炫耀的资本,是企业的荣光和品牌,为用户购买产品吃下了“定心丸”,是企业产品走向市场的开路先锋。
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曾经是企业身上一颗耀眼的明珠,不知从何开始?在许多企业已经沦为一个摆设,成为一个挂在墙上的证书,放置在书柜里的一堆应付检查的文件,日常,少有人问津。现在企业是否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对于大部分客户而言,已经不再是关心的主要问题,因为它对产品质量的优劣已经无足轻重,没有了必然的联系,从耀眼的光环跌落神坛也就成为必然。
2 企业认证目的的“错位”和“扭曲”是造成跌落神坛的根本原因
有的企业,看到先前获得认证的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赢得了客户的信赖,便群起而效仿,“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掀起了一大批企业踊跃“认证”的高潮,我国有上亿家的公司、企业、门店等,是一个多么广阔的市场,为了“帮助”这些庞大的企业获得认证证书,形形色色的咨询公司应运而生,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成为一个新的产业门类。某些咨询公司制作成几乎千篇一律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乃至质量记录等文件和模板,大多只更换一下公司的名称、地址和简介及几个把“×××”换成真实的部门或姓名,就编制成了某一个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文件,半天时间,已经绰绰有余,效率之高,令人咋舌,大家试想,这样一套为“认证而认证”形成的本该是企业运行的纲领性文件,在企业有它运行的根基和土壤吗?
3 某些第三方认证公司无底线的“逐利”是造成跌落神坛的源泉
大家可以随便在“百度”、“360搜索”“今日头条”等网络平台上,输入“质量管理体系”几个字进行搜索,就会有大量的广告向你扑面而来,什么“7天取证,不过不收费”;“先下证,后收费”;“保证100%通过,不成功,不收费”等等,现实情况,也基本如广告所言,只要你打足了钱款,基本可以拿到你所想得到的各种各样证书,要钱是目的,完全丧失了自己企业的道德底线,有的甚至为没有一个人的空壳公司,也颁发了各种各样的证书,真乃滑天下之大稽,完全没有了第三方必须有的科学和公证,只是成为了一个售卖证书,骗人的赚钱机器。可悲的是,“一块烂肉沾得满锅里腥”,短短几年间,搞乱了认证行业市场,使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跌落神坛,成为一个可有可无,无关紧要的认证。
三、 企业真正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对策及方法
许多通过认证的企业,面对认证证书而兴叹,困扰于质量管理体系在本企业不能落地生根,“说”和“做”两层皮的现象一直存在,迟迟不能解决,成为企业发展的桎梏和“牛皮癣”,面对这些诸多问题,我提出以下对策:
1 企业要树立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正确价值观
“有目标的企业是在航行,没有目标的企业是在流浪”;正确的目标是企业航行的灯塔,错误的方向是企业坠入大海深渊的根源。企业要摒弃为“认证而认证”的痼疾,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企业的一项战略决策,目的是持续满足客户的需求,实现企业高质量的发展。首先,要对自己的企业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讲好自己企业的故事,找出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财富,加以归纳和总结,然后发扬光大。再者,把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当做自己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的一种工具手段,而不是目的。最后,要将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要求和企业的具体情况相结合,融入国学思想中管理的精髓,建立一套有生命力得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只有这样,它才能在你的企业生根发芽,结出胜利果实。
2 企业必要时,合理利用“咨询公司”这个外脑
荀子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术业有专攻”,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要时,要聘请咨询公司对企业进行培训和指导,而不是照搬一套通用的但基本无法使用的文件。咨询公司要深入到企业中去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每一个管理流程,研究每一道制造工艺,找出来企业的痛点、难点、关键点和发展的着力点,依据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结合企业具体实际情况,以问题为导向,以目标为引领,制订高效地可操作的本企业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3 企业要选择诚信的第三方认证公司,为体系的持续高效运行保驾护航
企业要摒弃那些只为收取“认证费”而为企业认证的第三方认证机构,企业要明确,自己花钱请认证公司的主要目的是: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到一定阶段的体检和检查,找出来存在的根本问题,制订改进措施,实现企业持续改进、高质量地发展。
总之,国家导入对企业实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战略,为企业的质量管理和提升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开启了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大市场,融入世界工厂产业链的通行证。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也是在所难免的,但,只要我们积极面对,沉着应对,特别是在当前面临世界未有之大变局的情况下,更突显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如何将管理创新和“互联网 ”信息化技术融为一体,打造企业新业态?是我们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要我们众志成城,攻坚克难,就一定能实现质量强国,制造强国的伟大目标!
2022年5月26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