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体育 >

六代乐舞分别指什么(简述六代乐舞指的是什么)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3-11-23 06:23:40作者:YD166手机阅读>>

河南信阳楚墓出土漆瑟彩绘巫师乐舞

从娱神到娱己:乐舞社会功用的变迁

张清常先生在《乐舞在先秦社会的功用》一书中还列举了乐舞的几种应用场合:宫廷宴饮、农家祭神、婚礼、贵族富豪作乐自娱、作战及振作民气。这些功用并不是同时存在的,而是随着历史时期的变化而逐步发展出来的。

在夏商时期,乐舞主要有两种社会功用,一是供奴隶主欣赏、娱乐,文献显示当时发展出了规模非常庞大的乐舞表演队伍,甚至有些铺张奢靡,《管子》记载:"昔者桀之时,女乐三万人,晨嗓于端门,乐闻于三衢。"女乐工三万人,可能是虚数形容数量之多,她们清晨在端门练嗓子,奏乐在三衢都能听见,这说明宫廷乐队已经形成成熟的制度规范;乐舞的功能之二是用于宗教祭祀,殷商时期社会仍然处于神权统治之下,现出土甲骨文记载了许多王侯媚神、求神的事件,其中提到他们表演的巫舞。

到了西周,神权统治演变为王权统治,乐舞的社会功能从娱神、媚神向人世间倾斜,重在以各种礼仪规范、奏乐的制度来划分并约束各个阶层,进而巩固周王朝的分封统治。所以,西周的乐舞由于其政治功用而具有一种崇高庄严的美感,《诗经》:"帝命率育,无此疆尔界,陈常于时夏。"从诗中的描述,我们可以想象,在周天子的率领下,文武臣子前往祭祀,仪仗威严、队列整齐,乐队舞队演奏《时夏》,乐曲肃穆而庄严,舞蹈则是雍容合度,唤起人们对上天和先祖的敬畏。西周还编制了被后代儒家奉为典范的"六代乐舞",分别是:

  • 《云门》(黄帝)——祭天神
  • 《大咸》(尧)——祭地神
  • 《九韶》(舜)——祭四望
  • 《大夏》(禹)——祭山川
  • 《大濩》(商)——祭先妣
  • 《大武》(周)——祭先祖

这些乐舞的总体特征便是严格的礼仪化,典籍记载,其动作多为"叩头""俯仰""仰观""正揖""右揖""左揖""躬身"等,舞蹈者手持道具,如果是文舞,就是持龠(yue,乐器)翟(羽毛饰品);如果是武舞,就是手持干戚。

六代乐舞分别指什么,简述六代乐舞指的是什么(5)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的各个方面发生缓慢而巨大的变化,周王室的统治权威减弱,春秋时代到来。首先是"学在官府"的情形改变了,士大夫在民间兴办私学,并且许多宫廷技艺流向民间,民间的乐舞文化发展起来,民间乐舞的技艺有所提高,并且乐舞的应用不再局限于祭祀、宴饮等场合,于是风格也更加鲜明活泼。也就是说,西周时期作为礼乐制度构成部分的乐舞形式发生变化,在民间发展出更加具有审美特色的乐舞艺术,在当时被称为"新乐",民间的新乐甚至再次流向宫廷,改变了宫廷乐舞的风格,整体来看,春秋时期雅乐逐渐被新乐所取代。新乐不再具有雅乐崇高庄严的特征,而是具有了新奇随意、柔媚多情的民间风格,并且民间乐舞传入宫廷,改变了宫廷乐舞庄肃的特征。

六代乐舞分别指什么,简述六代乐舞指的是什么(6)

上图展示的是战国双人玉雕舞女,两人都是束腰、身着鱼尾形长裙,手臂扬起至头顶,并且两人相邻的手臂似乎在做翻袖的舞蹈动作,长袖也随之卷曲。

六代乐舞分别指什么,简述六代乐舞指的是什么(7)

上图则是一方战国新疆羊脂白玉雕刻舞人,舞者长袖飘飘,腰肢纤细,左右各有一条螭龙伴舞,动作委婉传情,十分优美。

到了战国时期,乐舞风格基本奠定了中国舞蹈的基本风格,也就是"楚舞"的形态与风格,以细腰、长袖为基本标志,舞蹈婉转而不失激情。

从以上发展轨迹来看,乐舞从原始的巫舞逐渐演变为具有多种社会功用的表演艺术,其应用场合有宗教祭祀、奴隶主或者贵族的享乐、作为礼仪制度进行政治教化等等,可以说在政治、宗教、娱乐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克己复礼与自然情性:儒、道的乐舞美学思想

乐舞作为一种仪式性的表演艺术,在先秦社会不止是一种艺术,更是承担了重要的社会功用。先秦思想家们的一些乐舞美学的观点值得揣摩,在春秋时期,各个学术流派均各执一词的时代,对于乐舞就有不同的阐释维度,譬如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看重的是乐舞的政治功能,他们十分推崇西周时期的礼乐,以肃穆、严谨的乐舞为美,而道家更为看重乐舞体现人的自然情性的特点,并且反对礼乐制度能够巩固王朝统治,反而认为礼乐使天下大乱。这则是因为儒家恪守旧制,更倾向于保持三代时期的严整制度,道家就透过浮夸繁缛的礼乐制度看到了根本,乐舞是表达人的自然情感的,并且很容易激发出人的强烈的情感,礼和乐显然是理性与感性的对立,那么礼乐制度就存在内在的矛盾。然而,儒道关于乐舞的观点都具有借鉴意义,在新旧交替的春秋时代,保守派和革新派均有存在的土壤。

孔子对周代礼乐制度、雅乐十分推崇,他热衷于追求人的内在道德修养,他十分强调乐舞的教化作用,他对乐舞的审美标准自然也是以西周的庄严、刻板的乐舞为美,譬如《论语》提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周代的礼乐是在夏商两代的制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孔子认为它们丰富完备、富于文采。孔子推崇的是周礼制度规范下的乐舞形态,他坚决反对不符合周代礼乐等级制度的乐舞,"诸侯舞八佾"就是他不可忍受的一种礼崩乐坏的僭越行为;同样,他固守西周的崇高、雅正、庄严的乐舞风格,郑卫之声为孔子所不齿,如前所说,郑卫的乐舞即是新乐的代表,是一种富于情感宣扬的艺术风格。事实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乐舞风格的变化是合乎艺术发展规律的,乐舞更加成为一种适应时代的艺术形式而不是政治手段,但儒家则认为新乐富于变化和宣情的特征是放纵无度、轻佻淫荡的,不利于规范人的外在行为和内心情操。

六代乐舞分别指什么,简述六代乐舞指的是什么(8)

栏目热文

祭孔乐舞的历史文化价值(祭孔大典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吗)

祭孔乐舞的历史文化价值(祭孔大典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吗)

研究背景:孔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思想影响深远,被誉为“至圣先师”。自汉朝开始,中国就开始举行...

2023-11-23 06:12:36查看全文 >>

祭孔乐舞有何历史价值(祭孔大典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吗)

祭孔乐舞有何历史价值(祭孔大典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吗)

隋朝是一个上呈南北朝,下启唐朝的一个过渡国家。隋朝的时间虽然短暂,仅仅只有38年,但隋朝在历史上的功绩却是不可磨灭的。公...

2023-11-23 06:15:18查看全文 >>

祭孔乐舞的特点及历史流变(祭孔乐舞的历史)

祭孔乐舞的特点及历史流变(祭孔乐舞的历史)

一、引言隋朝祭孔乐舞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文化活动,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自汉朝以来,各朝代都有祭孔活动,但在隋朝时期,祭...

2023-11-23 06:05:44查看全文 >>

古代和现代祭孔乐舞的异同(祭孔乐舞由哪几部分组成)

古代和现代祭孔乐舞的异同(祭孔乐舞由哪几部分组成)

在自古至今的祭孔大典上,乐舞均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古代祭孔大典的配乐究竟是什么样的曲调和风格?原曲阜孔子博物馆资料研究...

2023-11-23 05:59:42查看全文 >>

祭孔乐舞由哪三部分组成(古代和现代祭孔乐舞的异同)

祭孔乐舞由哪三部分组成(古代和现代祭孔乐舞的异同)

祭孔乐舞是孔庙祭祀大典的专用乐舞,以乐、歌、舞配合于礼,是孔庙释奠礼的重要组成部分。此乐舞仅限于如“国祭”、“丁祭”(春...

2023-11-23 06:26:17查看全文 >>

祭孔乐舞道具(祭孔乐器完整视频)

祭孔乐舞道具(祭孔乐器完整视频)

记者 陈丹 康岩 孔 茜9月28日,癸卯年公祭孔子大典在曲阜孔庙举行。今年的公祭孔子大典以“盛世华章 和合大同”为主题,...

2023-11-23 06:02:13查看全文 >>

祭祀中的乐舞文化(祭祀舞蹈起源哪里)

祭祀中的乐舞文化(祭祀舞蹈起源哪里)

《胁侍菩萨与伎乐天》(敦煌莫高窟172窟·盛唐) 唐代疆域辽阔,经济发达。由于在文化上秉持开放精神,广泛吸收、容纳了古丝...

2023-11-23 06:22:56查看全文 >>

祭孔乐舞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祭孔乐舞有何历史价值)

祭孔乐舞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祭孔乐舞有何历史价值)

今年是孔子诞辰2570年,每次祭孔大典上,祭孔乐舞都是最华彩的篇章。然而,在观赏祭孔时,新奇过后,人们往往感到不解与困惑...

2023-11-23 06:07:18查看全文 >>

明清时期祭孔乐舞的特点(在明清时期祭孔乐舞有怎样的发展?)

明清时期祭孔乐舞的特点(在明清时期祭孔乐舞有怎样的发展?)

齐鲁网曲阜9月28日讯今年是孔子诞辰2570年,每年的祭孔大典上,祭孔乐舞都是最华彩的篇章。可是,你知道它的由来和含义吗...

2023-11-23 06:04:52查看全文 >>

孔府乐舞由来发展(祭孔乐舞由来)

孔府乐舞由来发展(祭孔乐舞由来)

(国学百科网新闻中心)9月28日,中外青年学生孔子文化周系列活动在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成功举办。此次活动由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

2023-11-23 06:21:55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