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乒乓球高手太多了。即便在业余乒坛,也有大量经过系统训练,但是没有选择乒乓球职业的选手,完全没经过系统训练,又想在乒乓球技术上有所提高的球友,不妨找好自己的训练方向。

我们先来讨论一下,纯业余选手(自学成才)与经过系统训练的选手,主要的差别在哪里呢?
或许有些球迷认为是弧圈球,步伐,节奏等等,都很有道理,但我们则认为,两者间存在明显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框架。
经过系统训练的选手,他们有一个比较标准的框架,这个框架是教练员一块一块慢慢给搭建好的,在这个框架上,选手再自己体悟出一些独到的东西,根据自己的身体特点、技术特点,感受球性,形成自己的打法。

但是完全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的纯业余球迷,或者是因为一场偶尔的乒乓球比赛,喜欢上了打球,或许是朋友邀请打球,而渐渐产生了兴趣,在一开始的阶段,就没有想过搭建自身的技术框架,更普遍的情况,是自己先形成了一个错误的框架,所谓的错误框架,就是不合理的击球动作的组合,比如攻球的时候抬肘,翻腕,拉大臂等等,然后再一点点地改正,慢慢形成一个能将球打上台的技术体系。

相比训练过的球友们近乎类似的技术框架,纯业余球迷的动作框架五花八门,各有特点,两者间的区别,在此处体现的更为明显。
对于纯业余球迷来说,一个非常苦恼的事情是改技术,改框架,但是很难,因为一个错误的技术,之所以能将球打上台,是因为用了另一个错误动作去弥补。我们举一个例子,有一个人左腿比右腿短一些,那么他的脊柱就会侧弯,用来弥补两腿之间的高度差别,要不然就站立不稳了,也就是用脊柱侧弯这个错误,去弥补左腿短的不足,这和业余球迷改技术的道理相类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