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典
当得知自己要承担此次的出卷任务的时候,刘文典顿时有些感到忧虑。
因为当时国家的形式十分混乱,许多学校和各种科目的教学都缺乏具有教学资历的老师。
所以,在除了在清华负责教授中国文学以外,在平常的日子里,刘文典还要兼职去北大上课,同时,他还要负责校勘古籍,比如《庄子补正》《说苑斛补》等书的校勘编撰工作。
这新的任务落下以后,顿时让刘文典感觉有些分身乏术,于是,他就想要找个人,来帮助自己分担这份工作。
某一天,正当刘文典陷入忧虑的时候,一位特殊的客人,来到了他的家门进行拜访。
在看到来者以后,刘文典顿时一阵欣喜,连忙冲上前去,一把攥住这个客人的衣袖说道:“老天有眼,派鹤寿你来救我来了!”
这位客人,便是当时有名的国学大师——陈寅恪(字鹤寿)。
陈寅恪
出题人的最佳人选听到刘文典的话语,陈寅恪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在经过好友的一番解释以后,他才明白过来,原来是刘文典想要将这份工作“外包”给自己。
“我从来没有给学生们设定过考题,只怕这次可能会搞砸了,还请舒雅(刘文典的字)兄另请高明吧!”
面对着刘文典的请求,陈寅恪心中有些担忧,毕竟为清华招募学生可是一件大事,自己一点经验都没有,万一弄差了,那将是很大的损失。
但是,刘文典却坚定地对其说道:“不,我看没有人会比你更适合干这件事,这个人选非你莫属!”
陈寅恪
为何刘文典一定要坚持陈寅恪来作为此次考试的出题人呢?
其中原因其实有两条:第一,陈寅恪作为一代国学大师,腹有乾坤、博学多才,不管是从学术还是从资历,他都十分符合要求。
第二点,陈寅恪曾经与与梁启超、王国维一同应聘为研究院的导师,并称“清华三巨头”,在清华教书任职多年,对这所顶尖名校对于学生的要求十分熟络,同时,他还是清华大学历史、中文、哲学三系教授兼中央研究院理事,所以在文科方面有着极为宽广的思维。
这更能让他很清楚地了解到,国家和学校对于文科学子的需求方向到底是什么。
所以,综合考虑,陈寅恪确实是这个任务的最佳人选。
民国文学大师画像
于是,在一番思索之下陈寅恪还是答应了这个请求。
由于时间比较紧急,所以陈寅恪只有三天的时间来思考命题,刘文典要他在自己前往北戴河出差考察的时候,将命题交到手中。
当天晚上回到家中,陈寅恪苦思冥想,突然,他的嘴角扬起了一抹深邃的笑容,因为他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结果,仅仅到了第二天,陈寅恪就将题目带到了刘文典的面前。
然而,当刘文典看到陈寅恪出的题目,却感到十分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