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细致刻画了大圈仔的偷渡过程,毕竟他们不比一般偷渡客,他们可是历经铁丝网、狼狗和边境部队的考验。
而到了香港这边,风险一样高。
从偷渡成功的第一天开始,他们就要时刻提防香港警察(1980年末,香港警察被授权可在街头查验身份证,应该和偷渡人口暴涨有很大关联)。
这也许能难住一般人,但难不倒这帮经历过“风浪”的旗兵。
影片中制造了多起他们与警方对抗的暴力场景,比如街头逃窜、飞车横行、乱枪扫射……
因为没有事先通知,所以围观市民们惊恐与慌乱的表情,都是真的。
这种“轻型的影视化印象”,再次扩散、影响了现实印象。
大圈仔的故事,必须充满警匪交锋的黑白对立,显然。
但港产片绝不会放过另一个好卖的类型,就是:
黑帮片。
大圈仔和本地黑帮,黑吃黑,一直是屡试不爽的创作题材。
要矛盾,有现实矛盾;
要冲突,有三观冲突。
上一秒称兄道弟,下一秒就互相出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