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成都的军阀刘璋,因为受到北方五斗米教教主兼汉中(陕西汉中)郡长(太守)张鲁的威胁,异想天开的想出一个主意,邀请在赤壁战役中获胜的主角之一的刘备,为他抵挡张鲁。
这是刘备做梦都梦不到的好运,他在大混战前期,始终弄不到一个根据地,像流寇一样,四方投奔,正是穷途末路,竟有人把可以得到广大土地的良机送上大门,使他迫不及待的满口答应。
211年,刘备率领军队进入益州(四川及云南)。在跟张鲁作过象征性的若干次战斗之后,212年,他随意的找到一个借口,跟刘璋决裂,214年,攻陷成都(四川成都),刘璋投降。
220年,曹操逝世,他的儿子曹丕立即夺取政权,把皇帝刘协赶下宝座,立国196年的东汉王朝灭亡。曹丕称他的帝国为魏帝国,把首都从许县迁回已经在安定中逐渐复原的洛阳。当消息于221年传到成都时,刘备一向以刘姓皇族的后裔自居,于是他宣称继承刘协的帝位,建立(蜀)汉帝国。222年,孙权从武昌(湖北鄂州)稍后迁往建业(江苏南京)也宣布建立吴帝国,但暂未称帝。
31年改朝换代大混战,自190年袁绍在东方起兵讨伐董卓,到220年,随着东汉王朝的覆亡,而告结束。
三、三国时代
三国虽然各自独立,但消灭对方,追求统一的观念和军事行动,并没有停止。他们都希望由自己统一中国,但谁都没有这种力量。
曹魏帝国开国皇帝曹丕跟他的父亲曹操一样,是一个杰出的文学家,但他缺少他父亲的政治军事才能,只能维持父亲遗留下来的局面,不能再开创新局。他曾数次进攻东吴帝国,但无法渡过长江,以致使他竟讲出既没有知识,又没有出息的话:“天老爷开辟长江,就是为了要分割南北!”
曹丕死后,儿子曹睿继位,这个瓶颈人物,比他父亲还不如,好像他的帝国已经统一了世界,而且固若金汤,他每天所关心的只是建筑宫殿。他死了后,新任皇帝曹芳在一场政变中,政权落到大将司马懿之手。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当政,曹魏帝国遂走到末路。
蜀汉帝国开国皇帝刘备,因他最亲信的大将关羽被东吴帝国*掉,以及荆州被东吴帝国占领,于是向东吴帝国宣战。但在猇亭(湖北枝江西北猇亭镇)会战中,被东吴帝国新起的年轻将领陆逊击败,一气而死,他的儿子刘禅继位。
刘禅乳名“阿斗”,是一个老实人,任用诸葛亮当宰相,把国家整个交给他。蜀汉帝国是三国中最小最弱的一国,它的南方四郡于刘备逝世后,所有蛮族联合叛变,归降东吴帝国。诸葛亮首先讨伐四郡,他抛弃高压,完全采取心战,把蛮族领袖孟获生擒了六次,而六次都放他回去再战。当第七次又把他俘虏,又要作第七次释放时,孟获深受感动,发出重誓:“从今世世,永不背叛汉国。”
孟获果然遵守他的誓言,在诸葛亮进攻曹魏帝国时,四郡不但安定如常,还贡献大量人力和财物。
诸葛亮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形下,对曹魏帝国先后发动了五次进攻。可是五次军事行动中,却有四次失败。第一次于227年出发,于228年在街亭(甘肃庄浪)会战中大溃。
——就在这次战役中,大将魏延曾经建议:由子午谷(秦岭峡谷之一)奇袭长安。可是这种冒险的军事行动,超出了诸葛亮谨慎稳健的性格,他不会不知道军事行动有时是必须冒险的,但他不敢尝试。之后曹魏帝国有了戒备,也就永远失去这个机会。
第二次仍是228年,诸葛亮在街亭失败后,集结兵力,进攻陈仓(陕西宝鸡),不能攻克,而粮食已尽,只好撤退。
第三次是229年,唯一的一次,把曹魏帝国所属武都(甘肃成县)、阴平(甘肃文县)两郡人民,全部迁入蜀汉帝国屯垦,这对人口稀少的蜀汉国力,是一大帮助。
第四次是231年,进攻上邦(甘肃天水),而粮食又尽,败还。
诸葛亮最大的困难是万山丛中,粮运不继,所以他决定改用屯垦政策。于是在第五次,即234年攻击时,进到郿县(陕西眉县),沿渭水南岸,开垦耕种,作长期打算。然而就在郿县近郊五丈原,诸葛亮逝世。这对人才缺乏的蜀汉帝国是一个致命的损失,他的军事职务由大将姜维接充,但宦官黄皓在刘禅身旁掌握大权,姜维的威望及能力又远逊诸葛亮,维持残局已很吃力,不能再有超过诸葛亮的发展,蜀汉帝国也走到末路。
东吴帝国开国皇帝孙权,当权时间最长,死的那一年(252年)已71岁,距他接替哥哥孙策的位置,有52年之久。52年是一个漫长的日子,使他由英明而转入昏庸,所以东吴帝国内部一直乱的像一堆麦秸。经过多次政变,最后一任皇帝孙皓,又是一位标准型的亡国之君。他最快乐的事是活剥人的面皮,而用铁刷刷人的脸。他的一位大臣中风,不能言语,他认为他是假装的,用火放到头上烧他,一直把病人烧死。他曾经在冬天出游,愤怒的护驾士兵大声喧嚷:“敌人一来,我们就叛变。”
他跟刘禅是一个对比,刘禅太无能,孙皓则太有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