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张氏祠堂成立助学理事会,设立奖学金,资助或奖励考入大学的本族张姓学子。让张氏祠堂基金理事会理事长张虎欣慰的是,捐款的人越来越多,有的来自安仁,有的来自新疆,有的来自内蒙古,都是张氏祠堂的后裔。
张虎说,一开始,因为大家都是农村人,家里并不富裕,大家都是10元、20元、40元…… “一开始担心没有钱坚持下去,但是经过8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比如,2006年受过资助的张海兵,毕业第一年,就特地在8月26日,回到村中捐了几百元;26日,张海兵和张娜等曾经受过资助已毕业的大学生,又回到了祠堂,捐出了一笔钱;而在外面打工的年轻人、生意人一捐就是上千元。
记者了解到,张氏古祠堂已形成了一个规律,每年8月26日,张氏后人会在西草坪村举行一场宴席,为张氏后代的寒门一天,也会特地赶回西草坪村,祭祖、纳主和捐款。今年,张氏祠堂内就摆了30桌宴席,张氏祠堂村组的后人派出代表参加,有老人、有小孩、还有从内蒙古赶来的张子威父子……
学子送上一笔助学金,同时感谢捐助的人。许多张氏后人在这张虎说,成立张氏祠堂助学理事会只是传承先人的美德而已。因为张氏先辈从古至今就有尊师重教、帮助寒门学子的优良传统。比如,古祠堂以前会有公田,祠堂每年会将公田发租出去。而收回的租金,一部分会用来资助那些要赴京赶考或者考上高校的贫寒学子。
张虎大约算了笔账:截至目前总共筹集了30多万元捐款,花销了15万元左右,其中资助大学生7万多元,有60多位考上大学的孩子领了奖学金。其他的开销主要是维护和修缮祠堂,还有每年8月26日的几十桌宴席。
老祠堂,新内涵
记者还了解到,2010年起,张氏古祠堂又设立了“尊老爱幼、邻里和睦模范奖”,并举行仪式奖励嫁入张氏祠堂后人的妇女。考核指标主要为:孝敬公婆;与邻居关系融洽;尊敬村里的老人和爱护村里的小孩;不沉迷于打牌、麻将等。
“尊老爱幼、邻里和睦模范奖”每隔五年举办一次,由大家统一选出,前10名得票者,会发一块荣誉牌匾还有奖金。
来源/中国文明网、大美炎陵、炎陵TV
编辑/豆芽
投稿邮箱:610255300@qq.com
新闻热线:28681062
声明:分享要尊重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株洲发布”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