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7年温州郡城:海坛山南偏东方向
这座晚清时所建的三进青砖结构大宅院和位于信河街八字桥的老字号黄增甡南货店,都是黄家祖传的产业。黄家大院,前门在永宁巷,后门在七枫巷,足见面积之大。
黄聘珍早年就读于附近海坛山脚下一所教会办的艺文中学,与著名戏剧家董每戡是同龄同学。兄长黄伯蕴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曾供职于温州瓯海关,陈寿楠先生的母亲黄文琴是他的大妹。
▲黄伯蕴与英籍税务司马多隆夫妇游雁荡途经清江渡时的合影
上世纪四十年代初,黄聘珍在上海大利贸易商行做温州土产南屏纸(温州土话叫草纸)、花纱布生意。回到温州后,从事钱庄工作,先后在润余钱庄(东门行前街),咸孚钱庄(铁井栏)、和昌钱庄(大南门虞师里)供职。解放后,钱庄歇业,入蛟翔巷国营富华布厂任会计。1967年退休,1984年病世,享年77岁。
陈寿楠先生小时候听母亲讲起,二舅在上海时,曾在一家画片公司工作过。对这段工作经历,时隔七八十年,现已无人知其详情。他曾在旧居找出当年二舅赠送的一套小型八条屏的由画虎大师张善孖画的印制品,是上海三一画片公司出品的,由此推测二舅在沪时有可能就是在这家公司工作过。
▲1932年,温籍书法家马公愚与张善孖宠物“虎儿”。
《永嘉县城区全图》1925年秋月由温州美本公记印务公司初版,1928年秋再版,1933年三版。学者评价这三个版本“在地物表现上均有差别,及时反映1925年到1933年间温州城市的发展。此图内容丰富,印制华美,是该时期流行的温州城市地图”。
从1925年到1933年,几年间连续再版,作为一个非科班出身、名不见经传的商界员工,能在地图绘制领域一举成功,实属少见。
参考资料:
《温州近代化历程珍贵记录—— 民国<永嘉县城区全图>解读》 洪振宁
《<永嘉县城区全图>背后的亲情》 陈寿楠
,